查看完整版本: [-- 发展中的叙利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7月 -> 发展中的叙利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德铭 1978-07-21 00:00

发展中的叙利亚

第5版()
专栏:大马士革通讯

发展中的叙利亚
新华社记者 王德铭
叙利亚人民在阿萨德总统的领导下,一面为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反对以色列侵略而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一面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和建设自己的国家。他们排除重重困难,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炼油厂的变迁
位于叙利亚中部的霍姆斯是个工业城市。在景色秀丽的霍姆斯湖的附近,矗立着一座炼油厂。这座一九五八年建成的霍姆斯炼油厂,在叙利亚民族工业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一九七三年十月战争中,这家炼油厂的工人们日夜加班,争取多炼油,支援前线作战部队用油的需要。
以色列侵略者为了破坏叙利亚这一战略物资的生产,竟于十月九日和十日两天连续出动大批飞机,对霍姆斯炼油厂进行狂轰滥炸,炸死炸伤近二百名工人,炸毁半个油库和两个处理原油的车间。
十月九日那天早晨,敌人空袭开始了,炼油厂蒸馏车间负责人马尔旺和许多工人仍坚持工作,他们没有到防空洞去隐蔽。因为他们懂得一离开工作岗位生产就要停顿,而石油对前线战士们驾驶的飞机和坦克来说该多么重要啊!当时,敌机向炼油厂倾泻下数以十计的炸弹和火箭。顿时一片爆炸声,火焰冲天。
马尔旺感到有一股强大气浪把他从工作的地方抛到远处,当时他昏了过去。几分钟后,他睁开眼睛,只觉得眼前硝烟弥漫。他想站起来,但发觉自己的一条腿被炸断了。他一边呼唤着伙伴,一边用双手去扑打机器上的火苗。他宁愿牺牲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国家财产。当他第二次昏厥后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工厂的医务室的病床上。当他想支起身来的时候,护士便告诉他蒸馏车间的大火已被扑灭,劝他安静躺下。
现在,马尔旺已装上假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人残志不屈,从马尔旺身上看到了叙利亚人民对敌斗争的勇敢精神。
当时炼油厂中同敌人的空袭进行英勇斗争的何止马尔旺一人,一个名叫哈立德·易卜拉欣的工人,在大火中抢救机器设备的时候,不顾身上的数处灼伤而一直冲在前头。在修复工厂、恢复生产的工作中,他又是带头人。他的这种行动受到了工人们的赞扬。他现在已成为一名工程师。
在记者访问这座英雄的炼油厂时,哈立德·易卜拉欣十分自豪地说:“敌人没有想到,它的罪行反而更激起了全厂职工决心加速修复工作,提早炼油的时间。我们夜以继日,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不仅如此,我们还扩建了厂房,增加了炼油能力。现在我们这个厂的年炼油能力达到了五百万吨,为国家作出了新的贡献。”
港口新貌
位于叙利亚西北部的拉塔基亚港是东地中海的重要港口之一。这个港口建于一八八二年,那时仅仅是个小船坞。
叙利亚独立后,政府十分重视扩建这个港口的工作,以发展本国的海运事业和对外贸易。
记者参观拉塔基亚港时,受到了港务局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他详细地介绍了该港的现状及发展远景。
目前,这个港口的码头和内港可停泊二十四艘船。由于叙利亚经济的日益发展,拉塔基亚港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码头上的十二个固定吊车和水上的两个浮动吊车不断在装卸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港口装卸能力,港务局最近一个时期来增添了新的机械设备,并且不断改善管理工作,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外轮的停泊时间,提高了港口的使用潜力,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一九七六年的进港船只达二千七百一十三艘之多。到一九八一年,预定该港的吞吐量可达四百万吨。
记者在参观该港时,正好中国的一艘货轮在卸中国援建叙利亚德尔祖尔纺织厂的机械设备。一位叙利亚吊车工对记者说:“拉塔基亚港为叙中友谊和叙中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作用。我们许多工人把拉塔基亚港称为叙中友谊港。”
拉塔基亚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有人千方百计地想在该港攫取建立基地的权利。但叙利亚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只向外轮提供业务上的方便,不给任何人以建立基地的特权。一位叙利亚工人说得好:“要在拉塔基亚港建立基地的人是不怀好意的。经验证明,哪个港口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弄到手作为基地,那么港口所在的国家就会遭殃。我们是不会上当的。”
棉纺厂的成长
记者不止一次地参观过哈马棉纺厂。这家座落在著名古城哈马市市郊的棉纺厂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一年建成的老厂,一个是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年建成的新厂。新、老两厂总共有一千七百名职工,六万枚纱锭。
在兴建过程中,叙利亚工人和技术人员不怕累不怕苦。无论在酷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深冬,叙利亚工人精神抖擞,在露天工地坚持工作。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为了打击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竭尽全力缩短建设工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这个厂提前四个月建成投产。
哈马棉纺厂目前年产棉纱、棉线约七千六百吨。这个厂用的棉花原料都是本国生产,产品质量良好,除了在国内市场销售外,其中百分之六十供出口。
在十月战争中,这个厂向国家输送了不少青年参军作战。在一个车间的墙上,挂满了在反击以色列敌人的战斗中立功的该厂参军青年的照片,以此来鼓励全厂职工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作出更大贡献。
这个厂注意培养女职工。目前全厂约有六百名女工。这个厂的领导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厂的女工是叙利亚纺织工业战线上的第一批纺纱女工。她们进厂后,绝大多数都能勤学苦练,一般只训练三个月,就能比较熟悉地操作机器。过去一名女工只能看二十五个细纱锭子,现在不少女工一个人能看一台车,有的甚至能看两台车(每台一百个锭子)。”
哈马棉纺厂是在中国援建下建成的。在建设、投产过程中,中叙两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共同战斗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哈马棉纺厂总厂长阿明·阿斯法尔常常向中国朋友倾吐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他说:“我们这个厂是叙中两国兄弟并肩建设起来的,是叙中友谊的永恒象征。”
援建哈马棉纺厂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已于一九七七年初回国了,现在这个厂完全由叙利亚人自己管理,生产情况良好,并正在建设的大道上不断发展,阔步前进。(附图片)
叙利亚政府采取措施,努力发展民族经济。这是霍姆斯炼油厂,该厂建于一九五八年,职工三千人,每年炼油能力达五百万吨。
新华社记者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发展中的叙利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