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苏州看南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7月 -> 从苏州看南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8-07-23 00:00

从苏州看南方

第1版()
专栏:社论

从苏州看南方
淮河以南,“半个世纪搞到亩产两千斤行不行呀?”毛主席二十一年前提出的这个农业高产的设想,今天正在苏州地区,卓有成效地实践。苏州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农业高产的道路,方向对头,方法得当,只要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全地区亩产一吨粮的目标,大有早日实现的希望。
从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每人只有一亩耕地的苏州地区,持续高产稳产,平均每年给国家贡献粮食二十二亿六千万斤,超过国家征购指标三亿多斤,相当于解放初期全地区的全年粮食总产量。即使在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一九七七年,仍然如数完成了国家的粮食征购任务,社员收入保持了过去一般丰收年的水平。苏州的出色成就令人鼓舞,他们高速度发展农业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特别是自然条件类似的广大南方地区,很有必要参照苏州的经验,联系本地区的实际,认真地想一想、议一议。
南方地区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粮食作物产量,一般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半数以上;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在南方,其它农副产品更为丰富多样。解放以来,南方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增长,杭嘉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川西坝子、洞庭湖滨和鄱阳湖滨等地区,都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棉和其他农副产品。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近七、八年来,农业生产发展不快,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平均每年只增长百分之二点三,有些地区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农业发展速度很不平衡,江苏、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发展得快些,有的省区发展得慢些,差距相当大。差距大,表明潜力大。怎样以苏州地区持续高产稳产的经验为借鉴,认真总结本地的经验,因地制宜,出好点子,发掘潜力,缩短差距,这是南方地区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重要课题。
为什么苏州地区能走在全国农业高产的前列?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从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来,他们真正把它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踏踏实实大干三年,见了成效。党中央最近在转发湖南湘乡县委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经验的重要批语中指出:“农业要高速度发展,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可”。有了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才可以大大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耕作制度的改革创造条件,才可以在有限的耕地上拿到更高的产量。
我国南方的滨湖沿江地区,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有高产稳产的经验。在向四个现代化全面进军的今天,要认真吸取和推广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要学习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善于保持和发扬我们自己的好传统、好经验,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彻底改造小农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山河旧貌,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生产条件。否则,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稳固基础就建立不起来。有些地方多年来不搞农田基本建设,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不敢从实际出发改变生产条件,这样,就摆脱不了那种“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更谈不上农业高速度发展,势必拖四个现代化的后腿。我们必须认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但对北方地区是完全必要的,对人多地少、产量较高的南方地区同样是非搞不可的。
当然,南方与北方的情况不同,南方各地的情况也互有差异,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主攻方向在哪里?一定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确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做大量的艰苦工作,制定出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划。有了正确的规划,才能有主动权。南方地区复种指数高,作物茬口紧,尤其要注意妥善处理当年生产与长远建设的关系。搞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在战略上,要解放思想,站得高,看得远,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在战术上,要精心筹划,量力而行,分期实施,做到治一块成一块,治一方成一方。必须坚持当年受益,当年增产,做到建设和生产两不误,以建设促生产,以生产保建设。
落实党的政策,是关系农田基本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执行各项有关政策,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农田基本建设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政策执行得好,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心齐,泰山移”,就能创造出人间奇迹;反之,就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有的地方,表面上千军万马,实际上拖拖沓沓,劳民伤财,事倍功半,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苏州地区坚持自力更生,组织协作时,既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又认真执行合理负担,自愿互利的政策,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又快又好。如果搞“一平二调”,增加生产队和社员的不合理负担,群众的热情就不可能持久。我们要记取历史的教训,百倍爱护群众的积极性,切不可重犯“一平二调”的错误。非受益社队出工参加农田基本建设,不能让生产队贴钱补粮,还要给予适当报酬。对于农田基本建设的重点工程,国家和地方要给予适当补助。
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和物资从哪里来?完全靠国家的投资不行,主要靠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力”在哪儿?就在群众之中。苏州地区依靠群众的力量,大办社队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农业、副业、工业综合发展,为农田基本建设开辟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也解决了建设需要的物资、机械和技术人才培养等问题。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多、资源丰富,有发展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单一经营粮食生产,仅仅依靠有限的农业积累,很难有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也不可能显著地改善社员的生活。只有站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充分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使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有一个大的发展,才能做到这一点。党委要加强对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的领导,有关部门要大力加以支持,帮助他们把产、供、销逐步纳入国家计划。
苏州地区的出色成就,是在斗争中取得的。在“四害”横行的年月,他们在江苏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怕压,不信邪,紧紧依靠群众,排除“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坚决执行华国锋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提出的大办农业的任务,认真学大寨不动摇,坚持农村基本路线教育不动摇,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动摇。我们要学习这种革命精神,在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中,深入揭批“四人帮”,清除其流毒,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各级党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工作方法、领导艺术上求得一个显著的进步,这是办好农田基本建设这项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从苏州看南方,我们对南方地区,特别是那些条件同苏州地区大体相同、甚至还要好的地区,寄予殷切的期望。从苏州看全国,我们对农业高速度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我国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决按照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指示办,认真总结本地区二十八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把七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农业高产国家。


查看完整版本: [-- 从苏州看南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