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是“扩大合作”还是加强控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8月 -> 是“扩大合作”还是加强控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记者 1978-08-06 00:00

是“扩大合作”还是加强控制?

第4版()
专栏:

是“扩大合作”还是加强控制?
本报记者述评
不久前,经互会举行了第三十二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和通过了一个所谓“长期专业合作纲要”。苏联塔斯社在评论中说,这标志着经互会各国在实现“一体化”方面“迈出了新的重大步骤”。勃列日涅夫也说,这个“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在经济上对彼此有巨大的好处,而且是一项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任务”。
苏联对这个“纲要”大肆吹捧,并不令人奇怪。因为这个“纲要”本来就是苏联一手炮制出来的。一九七六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第二十五大上首先提出要在经互会内制定主要经济部门的“长期专业合作纲要”。当年,经互会第三十次会议责成其执委会制定为期十至十五年的“长期专业合作纲要”草案。按苏联的计划,一九七七年召开的第三十一次会议本应讨论这个“纲要”草案,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纲要”草案迟迟没能拿出来。后来,苏联一再施加压力,才迫使其他成员国在这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能源、燃料和原料,农业和食品工业,机器制造等三个方面的“长期(到一九○○年)专业合作纲要”。
苏联为什么急不可待地要搞“长期专业合作纲要”?
众所周知,苏联为了在经互会内部加强控制和掠夺,搞过不少名堂。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在经互会内强制推行所谓“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要求经互会成员国在“协调”五年计划和远景计划的基础上,集中资金、劳力和物资搞所谓“共同投资”和“共同建设”。所谓“多边一体化措施”规定在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共同建设”十个大型工程项目,其中除了蒙古和古巴各占一个项目外,其余八个项目全部集中在苏联境内。据苏联报刊透露,这八个项目的预算造价达八十多亿卢布,而参加这些项目建设的东欧成员国需要负担的就达四十多亿卢布。对于本来就感到资金、劳力不足的东欧成员国来说,参加“多边一体化措施”项目,实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现在,在一九八○年到来之前,苏联及早抛出了这个“长期专业合作纲要”,显然是为了在原来的“纲要”满期之后,继续对经互会其它成员国进行控制和掠夺。不仅如此,这次会议通过的新“纲要”,比起原来的“纲要”还有着新的发展:一是从过去协调经互会各国五年计划进而发展为搞十至十五年的协调计划;二是把“一体化”扩大到一些主要的经济部门。总之,新的“纲要”将使苏联对其它国家的控制和掠夺进一步加强。这就无怪乎塔斯社要兴高采烈地把它说成是一个“新的重大步骤”了!
这次会议通过的“纲要”涉及三个部门,即能源、燃料和原料,农业和食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苏联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燃料、原料供应上,其它一些国家有求于苏联。苏联企图利用这一点,迫使其它国家拿出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为苏联开发能源、原料基地出力;同时又用开发东欧能源资源的办法,来减少对这些国家燃料的供应。农业和食品工业是苏联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苏联对缺粮的波兰和东德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同时又从匈牙利、保加利亚、蒙古等国增加肉类、蔬菜、水果等的进口。通过新的“纲要”,苏联企图进一步把困难转嫁给其它国家,以解决苏联国内的食品供应。至于在机器制造业方面,苏联更要利用这些国家的技术设备,并通过它们获得西方的技术来充实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地位。
正是由于这个新“纲要”只会给苏联带来经济好处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要损害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利益,因此,在制订和通过的过程中就不能不遇到阻力。出席这次经互会的苏联代表团团长柯西金公开埋怨,在经互会各国的“合作”中,“存在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几经周折,新“纲要”总算在会上通过了。但是,它的实施也决不会是顺利的。


查看完整版本: [-- 是“扩大合作”还是加强控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