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别姬”小议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8月 -> “别姬”小议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芳 1978-08-06 00:00

“别姬”小议

第6版()
专栏:

“别姬”小议
姜芳
楚汉相争,项败刘胜,原因固然很多,但刘邦“从谏如流”,项羽刚愎自用,不能不是一重要原因。
“霸王别姬”,酿成“别”的悲剧,由来已久。项羽在临死前悲歌中说,他的失败是因为“时不利”,即“时运不济”,可谓死不认错。一九六二年,针对有的领导同志听不得不同的意见,颇有项羽的霸道作风,毛主席幽默而深刻地说:“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七千人大会以后,在毛主席的倡导下,党内党外的民主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人们心情舒畅,在党的领导下,用极大的积极性迅速战胜了当时面临的巨大困难。前些年,林彪、“四人帮”利用篡夺的权力,疯狂推行法西斯专制主义,使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了严重摧残。他们不仅有霸王作风,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恶霸”。现在林彪、“四人帮”是早已“别姬”了,但遗毒犹存,有的领导同志身上的霸王作风,一时还难根绝。这就很有必要重温毛主席的教导,照一照“霸王别姬”的这面镜子,引以为戒。
“霸王别姬”有必然性。这首先是由项羽听不得不同意见,一贯独断专行造成的。他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招致了最后的失败。从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身上,可以找到项羽的影子。有的同志在领导班子中,不是当“班长”,而是当“家长”,遇事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数。对于应由集体决定的大事,也根本不与其他委员通气,一句话、一道手令就处理了。即使召开党委会讨论,他也不在会上鼓励大伙各抒己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意见,而是一有不同意见,就蹙眉立目,把手一挥,来一句:“算啦!就这样吧!”作为会议的结束语。结果,大家闷着一肚子话,心情不舒畅,当然也就没有劲头去办了。
第二是由于霸王的暴戾恣睢,喜顺恶逆,使逢迎之徒得势,贤良之士远避。项羽行事,动辄就是杀、烹、坑,搞得人人自危,噤若寒蝉,那里还谈得上什么发挥才干,上谏献策?这种坏作风也被我们有些领导同志所师承。他们那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霸王脾性,恰好被一些利欲熏心、投机取巧的人物所摸透,于是投其所好,施其所求,结果则倍受器重,得逞其奸。而有些大公无私、襟怀坦白的同志,则因为实事求是地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敢于当面指出领导之过,就被看作是“不尊重上级”,或者当面申斥,或者抓辫子,戴帽子,穿小鞋,巧妙些的就在所谓“重用”的借口之下,调离现有岗位。在这种霸焰炽盛的地方,党的“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就变成了“任人唯顺”。领导班子中活跃的就是那些看风使舵、只看领导眼色办事的人。靠着这样的班子去办事,不是迟早要垮台的吗?
最后是这位霸王的自以为是,从来不认错,不作自我批评。用现代的术语说,是个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者。项羽几十万大军被刘邦击溃,陷于垓下,但这位自以为能“拔山”的一世之雄仍毫无自责之意。直到逃至乌江边时,仍然大言不惭地喊叫“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冥顽刚愎至此,就连封建阶级的史学家司马迁也斥之为“岂不谬哉”!这同样可以触到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的痛处。这些同志在工作中,从不严于责己,而象项羽一样“自矜功伐”,喜吹不喜批,即使偶而作自我检讨,也不过是为了装璜门面,或者轻描淡写,一晃而过;或者错误一推,人人有份。他们根本不去认真地解剖自己,深挖犯错误的根源,从根本上找到避免重犯类似错误的方法,并以此作为自己和同志们的鉴戒。这怎么能够做到随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求得进步呢?
项羽“别姬”,别的只是他的所谓“霸业”,他的名马和美姬。但我们那些具有霸王作风的领导同志,如果不坚决改掉,他们的“别姬”,别离的就会是党的组织原则,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无产阶级革命者宝贵的政治生命,并且使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的损失。这是很值得迷恋于做霸王的人深省的。
要想不“别姬”,就得下决心“别霸”。要彻底别离项羽的霸王作风,就得与头脑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彻底决裂,树立“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这就要真正按照毛主席谆谆教导的那样去做:让人家讲话,虚心听人家的批评,多作自我批评,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


查看完整版本: [-- “别姬”小议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