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送儿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8月 -> 送儿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慧中 1978-08-06 00:00

送儿行

第6版()
专栏:

送儿行
慧中
我的小儿子象冲锋似地奔进家门,还没有跨上楼梯,就大声地嚷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们院子里又一特大喜讯,和平参上海军啦!”是哪一个和平?我正想问他,因为我们院子里有好几家的小孩都取了这个名字。儿子来不及回答我的问话,一把将我推到阳台前沿:“快!快!快!你看,那不就是他呀!还是海军学校呢!”儿子又兴奋又羡慕地指向楼下水泥道上正越过我家门口的一个穿了崭新海军制服的年青军人。当他听到阳台上的讲话声,回头向上一望,笑了,习惯地挥手与我儿子打了个招呼。
果然是和平,那不是左家的老四吗?因为宿舍院子住户很多,为了弄清谁是谁家的子女,我向来都是把他们父母的姓再加上那小孩的排行当为“标记”来区别辨认的。这个和平,也是我儿子自幼的小伙伴,都是在这个院子内土生土长的,不管他现在长得多高大,又换了新装,我还是记得他小时候喜欢跪在泥土上打弹子,小手沾上泥巴又把小脸蛋也抹花了的那副淘气样。
他的父母都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老游击队员、老党员,解放以后转业进入城市。这多年来,生活改善了,地位也提高了,但仍一直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失工农干部的本色。这个和平是他们家第四个小孩。俗话说: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补补改改给老四。第四个小孩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衣服穿了。这孩子从小到大,一年四季几乎没有穿过什么好衣裳新鞋子。前年高中毕业,和平到农村去插队落户后,为了适应农村劳动锻炼的需要,穿著更朴素了。今天一下子从头到脚全换上新衣新鞋新帽,真正是旧貌变了新颜,走在人前感到突然一亮,无怪乎吸引了院子里一大伙男孩子。大伙用既太熟悉他、又好象刚刚认识他的新奇心情,围绕着,簇拥着,简直把他当成了贵宾似的护送回家。
在上班的途中,我一直在寻找着这位新战士的妈妈。前不久,她为了我儿子考上大学,特地诚心诚意地向我祝贺,并以长者的身份谆谆教导我儿子:在做了大学生以后,一定要保持原来在工厂当工人时的本色;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不要辜负华主席、党中央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择优录取培养人才的期望。今天,我当然也一定要向她道喜致意。
忽然,我一下子看到她正走在前面,便赶紧抢上几步,从她身后拍拍她的肩:“恭喜恭喜!光荣妈妈,光荣人家。”我的语音未完,这位头发花白、年过半百、性格爽朗的老干部团团的圆脸上更盛不住从心底里发出的欢乐之情,竟然在大街上双手搂抱着我,象孩子似地无拘无束放声哈哈大笑:“托华主席的福!真是托华主席的福啊!”——这也正是前几天她向我致贺时我回答她的一句心里话……
“你想想,要不是华主席英明领导,粉碎了‘四人帮’,抓纲治国,堵了后门,我们家和平怎能参上军呢!”这真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这位妈妈一共生了五个小孩,近数年来已有四个孩子先后到农村插队落户。眼看着有些人家的子女在下乡不多久,有的就上来当工人,有的顺顺当当地被推荐上了大学,也有的参了军。这对老夫妻禀性耿直,作风正派,不但不肯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对看不入眼的歪风邪气,煞不住要东开一“炮”,西打一“枪”。就凭他们这样不合“潮流”,不识时务,不走门道,不拉关系的“炮筒子”脾气,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当然不会有便宜的好事送上门来。
看到穿上了新军装的儿子站在自己面前,这对老头老妈真是感触万分。老父亲的老花眼久久地凝视着比自己高半个头的小伙子,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儿子穿了一身新,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崭新的全套军服。
在和平离家赴部队的前夕,他父母特地把所有子女都叫回家团聚一堂,为即将远行的儿子送别。听说,在家庭欢送会上,老父亲特地送给儿子一双亲手打的草鞋。我想,他一定会教育儿子要牢记过去父辈就是穿着草鞋,跟随伟大领袖毛主席打下江山的。今天,仍然不能忘记草鞋精神,跟随英明领袖华主席,进行新的长征。


查看完整版本: [-- 送儿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