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书籍的变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8月 -> 书籍的变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项弋平 1978-08-06 00:00

书籍的变迁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书籍的变迁
项弋平
史前时期,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是用结绳纪事的。原始公社末期,才逐渐出现了文字。
到了三千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书籍实物——甲骨刻成的文献。甲,就是乌龟的腹甲、背甲;骨,就是牛的肩胛骨。用象形文字刻在甲骨上面,记载当时战争、打猎、求雨等事。除了甲骨文的书,还有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书——金文和刻在石鼓上的书——石鼓文。
我国正式的书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也出现在商代。就是把树木和竹劈成薄片,叫木简和竹简,在这上面写字。每一册书要用很多的简,用丝绳或皮带编结起来。这样的书很笨重。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重达一百二十斤。西汉时,东方朔写了一篇文章给汉武帝,共用竹简三千根,要由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进宫廷去。春秋末年,人们把字写在绸上面,叫帛书,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绸。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一种既轻巧又便宜的材料——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用纸做的书和帛书一样,也是一卷一卷的,古时候叫卷子。
用线装订的书,是在印刷术发明以后才出现的。雕版印刷的书大约出现在公元六到八世纪,现在发现最早的雕板印刷书,是公元八六八年唐代刻的《金刚经》。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宋仁宗庆历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布衣”毕升又在杭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的发明比德国人古腾贝尔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早四百年。宋代刊印的书流传至今约有六百多种。
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书。现代主要是铅印的书。据报道,目前世界上一年出版的文献量约五百万篇,且每年按百分之十的速度持续增长。科技期刊约四万五千到五万种;公开发表的论文约三百万篇;专利文献约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件;研究报告约十万件。这样大量的图书资料的印制、保管方法就必须来一个革命。现在,我国已有了显微缩印胶卷,就是将图书资料摄在胶卷上,阅读时再用专门的阅读机放大。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图书资料储存的电子化。今后,我们也要实现图书资料储存的电子化。就是通过统一编制的字码表,将图书内容译成机器能识别的符号——机读符号,储存在电子计算机的磁带、磁盘或磁鼓上,阅读时通过输出设备再译成人能读懂的文字,用静电复印机印出来。一部大型电子计算机能储存图书资料数百万册甚至上千万册。同时,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还能将全国图书资料网连成一片。那时图书的样子,将和今天迥然不同了。


查看完整版本: [-- 书籍的变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