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忆往昔“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看今朝千军万马奋战“聚宝盆” 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8月 -> 忆往昔“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看今朝千军万马奋战“聚宝盆” 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蒋鹏 周当 1978-08-21 00:00

忆往昔“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看今朝千军万马奋战“聚宝盆” 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

第2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忆往昔“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看今朝千军万马奋战“聚宝盆”
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出发,翻越日月山、橡皮山,西行三百公里,便进入了我国著名的高原盆地——柴达木。雄伟的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耸立四周。盆地总面积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荒野辽阔,戈壁连绵,湖泊遍布。这里,不仅有石油、石棉、煤炭、有色金属、盐湖等各种丰富的矿藏资源,而且有肥美的牧场、广袤的宜农荒地和适于发展农业的独特气候条件,无怪乎人们都称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它是青海省一个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垦区和工业基地。
解放前,柴达木以“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的荒凉景象闻名于世。解放后,为了开发祖国的这个“聚宝盆”,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国家先后在柴达木建立了六个国营农场,牧区人民公社也大力实行农牧结合,在黄沙满目的戈壁滩上,出现了一片片绿洲;人迹罕至的荒野里,建起了一处处新村。目前,柴达木盆地的垦荒总面积已达到七十三万亩,粮食年产达到一亿五千万斤,成为青海省继古老的黄河、湟水灌区之后的又一个粮食生产基地。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一支支工业建设大军开进了柴达木,盆地里丰富的矿藏资源初步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当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一场开发和建设柴达木的新进军又在青海高原展开了。去年九月,中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访问了柴达木盆地的农村、牧区和工矿,和各族干部群众促膝谈心。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谭启龙同志十分兴奋地看到,柴达木确实是名不虚传的“聚宝盆”,不论工业,还是农业,都大有潜力,大有作为。而目前的突出问题是,由于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提供的商品粮不多,影响了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制订了进一步开发、建设柴达木的规划,成立了开发柴达木领导小组和垦荒会战指挥部,确定了当前开发柴达木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向尚未开垦的广阔荒原进军,尽快把柴达木建成一个机械化的商品粮油基地。按照省委制订的规划,从现在起到一九八五年的八年中,柴达木盆地的新垦荒地面积将大大超过现有盆地的耕地总面积。到那时,柴达木的千里沃野,将献出更多的粮、油、蔬菜、瓜果,迎接一批又一批新的建设大军。
据勘察,柴达木盆地共有宜农土地三百多万亩。这里,地势平坦,荒原连片,便于大面积机械化开垦和耕作。盆地内长年有水的河流有四十多条,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地下水的储量更是远远超过了地表水。目前,这里的地表水利用率不高,地下水尚未大量开发。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里还有着某些得天独厚的农业气候条件。盆地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三千小时,太阳年辐射量平均每平方厘米达一百六十千卡以上,光热资源之充足,在全国仅次于西藏。这里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消耗少,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制造和积累。因此,这里的春小麦普遍穗大粒多,颗粒饱满,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发柴达木以来,连续多年创造了春小麦的高产纪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这几年来,柴达木盆地不论是国营农场,还是集体社队,春小麦亩产超千斤的丰产田到处涌现。香日德农场继一九六六年创造春小麦亩产一千五百零三斤的高产纪录之后,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七年,连续再创春小麦亩产一千六百三十二斤和一千七百六十五斤的高产纪录。如今,柴达木盆地成了青海省探索春小麦高产规律的一个重要试验基地。青海省农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气象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纷纷奔赴盆地,建立科研基点。
柴达木盆地的开垦和建设,在“四人帮”横行的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的十年中,盆地的耕地面积只增加了十万亩。一些国营农场粮食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柴达木的建设又跨上了骏马。省委发出了“向柴达木进军”的战斗号令,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立即行动,决心打好青海的农业翻身仗,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贡献力量。许多首批进入柴达木的农垦老战士,现已鬓发斑白,但他们自豪地称自己是“柴达木人”,下决心将自己的余年贡献给开发柴达木的伟大事业。文化大革命前后参加柴达木农垦建设的一大批城镇知识青年,许多人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在一些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农牧民聚居的团结新村里,社员们热烈地讨论着,规划着,准备在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中大干一场。这些年来,战斗在柴达木的干部和各族群众,通过辛勤的劳动,在亘古沉睡的荒原上,艰苦创业,修起了一片片土地平整、渠道纵横的新垦区。目前,各国营农场和农村社队,在耕地、播种、运输等方面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在加速开发祖国的西北边疆,实现青海工业现代化中,在使我国农业走在世界前列的新进军中,柴达木这个农业宝库必将大放异彩。
新华社记者 蒋鹏 周当


查看完整版本: [-- 忆往昔“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看今朝千军万马奋战“聚宝盆” 开发柴达木的新进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