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两千年的友谊大放异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8月 -> 两千年的友谊大放异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夏鼐 1978-08-29 00:00

两千年的友谊大放异采

第5版()
专栏:

两千年的友谊大放异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夏鼐
中国和伊朗都是古老文明的国家,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是有悠久历史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早在公元前一二六年,中国探险家张骞从中亚返回当时的中国首都长安,报道中亚和西亚各国的情况,就提到伊朗。伊朗当时被称为安息国,一般认为是古伊朗阿萨西王朝的音译。后来,张骞的副使到了安息。安息王派武将率领两万骑兵到边界迎接汉朝使臣。汉朝使臣回朝的时候,安息国王又遣派使臣随同汉使来中国。这是两国政府之间第一次正式交往。
到了伊朗的萨珊王朝,也就是公元二二六年到六四二年,中国和伊朗的友好往来,更为频繁。当时,中国书籍中称伊朗为波斯,这一名词一直沿用到近代。根据中国文献记载,公元四五五年到五二一年这六十六年间,波斯遣派使臣到中国就有十次之多。民间往来当更为众多。萨珊朝最后一个国王伊斯提择德三世,中国书籍称他为伊嗣侯,曾派过使臣来中国。六四二年他同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兵败,六五一年被杀。他的儿子卑路斯、孙子泥涅师,都到唐朝首都长安来做客,先后死于中国。
伊朗合并于阿剌伯帝国(大食国)以后,宋代史书中,伊朗便包括于“大食诸国”内。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一二九二年由泉州放洋至波斯忽鲁谟斯港登陆。他的使命便是伴送一位蒙古公主嫁给波斯国王为妃。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曾三度到过伊朗的忽鲁谟斯海港。随行的费信、马欢等所写的旅行记中,便有专条描写这个海港。《明史·西域传》中提到亦思弗罕等伊朗境内小国,当时与中国互通使节,互赠礼物。
除了两国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系之外,中、伊两国人民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也很密切。从汉朝起,中国的美丽的丝绸和其他货物,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西运。由伊朗输入中国的货物也不少,包括宝石、金银器、玻璃器、香料和毛织物等,还引入了一些植物,如安石榴等。
到了萨珊王朝时,这种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更有所发展。这不仅有文献上的记载,并且在我国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实物。例如解放以后,在我国境内曾发现萨珊朝银币三十余起,总计达千余枚。又如波斯锦,在新疆吐鲁番也有发现。这种织锦的织法和花纹,都是萨珊式的,和中国原有的织锦不同。后来我国可能为了外销的缘故,也模仿波斯锦的织法和花纹。这是纺织技术和美术工艺的互相交流的一例。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的伊朗金银器也不少,如大同的八曲银洗、西安的高足金杯和银杯、单柄八棱银杯、内蒙敖汉旗的扁圆银执壶等,不论器形和花纹,都是萨珊式的。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于一九五五年于西安发现了一件汉文和中古波斯文合璧的伊朗人苏谅妻马氏(八四九——八七四年)的墓志。苏谅是伊朗古代显族之一。这位苏谅在唐朝官任“左神策军散官马使”。另一方面,在伊朗的苏撒,曾发现过中国盛唐时代所铸的“海马葡萄镜”。又在波斯湾内的设剌夫港和“丝绸之路”上的累依(今德黑兰市南郊)和尼沙普尔(伊朗东北部)都曾发现晚唐时期的中国瓷片,这些都是中伊两国古老友谊的物证。此外,体育游戏方面的波罗球艺(即马球),宗教方面的廖尼教和祆教,也都由伊朗传入而盛行于唐代长安。
从宋代起,在中、伊二国之间,海道贸易占主要地位。出口货物中,瓷器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设剌夫港、累依和尼沙普尔,在近年来考古发掘中便都曾发现过宋代瓷片。
元、明时代,海路贸易更为发达,运到伊朗去的中国瓷器为数更多。在德黑兰博物馆中,人们可以看到由阿达比尔移来的古代中国瓷器。这批瓷器是一六一二年阿巴斯大帝献给阿达比尔一座祖庙中的。有的瓷器上还刻有他的题记。这批瓷器原有千一百余件,现仍存留八百零五件。这个博物馆的陈列室中展品以青花瓷为最多,也有影青瓷、龙泉窑、万历五彩等。
在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最近在波斯湾北岸古海港霍尔木兹(即明代记载中的“忽鲁谟斯”)遗址中发现的大批中国瓷器碎片。其中有些底部残片还保存有明代年号或题记,如“宣德年制”,“万福攸同”等字样。据参加发掘的伊朗一位女考古学者说,那个遗址几乎遍地都是中国瓷器碎片,俯拾即是,有时还掘到中国的方孔的铜钱。我们看到这些古代运来伊朗的文物,犹如在异国遇到同乡,分外觉得亲切。我们还看到元、明时代伊朗当时手抄本的插图,很有中国画的风味。这些都反映了中伊两国人民通过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所建立起来的友谊。
明朝末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侵入东方。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在伊朗占据了霍尔木兹港,不久又在中国占据了澳门。此后,他们的侵略行动,越来越猖狂了。中、伊两国人民对此都曾起来进行英勇的斗争。
一九七一年八月,中、伊两国建立邦交以来,我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又有了新的发展。两国的各种代表团互相访问,加强了中、伊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就考古工作者交往而言,我们两国的文物工作者也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一九七五年,以伊朗国家考古中心主任费·贝格扎德为团长的代表团前来中国访问。一九七七年十月我们中国考古代表团作了回访,参观访问伊朗的考古博物馆和历史古迹。这些都增进了双方的互相了解,因之也加深了传统的友谊。
我们那次访伊考古代表团,在伊朗朋友的周详安排下,参观了大量古迹和博物馆。德黑兰的国立考古博物馆,搜集了全国出土或流传的古代文物。陈列品中有各时代的代表物品,包括上面所说的中国瓷器。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我们参观过的古迹中,可以特别一提的,有帕萨加德的居鲁士大王的陵墓和宫殿,珀塞波利斯的大流士一世和嗣王的宫殿,伊斯法罕的礼拜寺和故宫以及设拉子的诗人墓和花园。其中前二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五五九至三三○年)的遗址,都保存得很好,其建筑规模的宏伟和石刻艺术的精美,是全世界闻名的。
现在,中国人民的英明领袖华主席,即将对伊朗进行正式访问。在中伊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之间有两千年历史的友好情谊,必将大放异采!(附图片)
珀塞波利斯宫殿遗迹


查看完整版本: [-- 两千年的友谊大放异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