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伊两国物产和技术交流史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8月 -> 中伊两国物产和技术交流史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杰勤 1978-08-30 00:00

中伊两国物产和技术交流史话

第5版()
专栏:国际知识

中伊两国物产和技术交流史话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伊两国人民就开始友好往来,对促进两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丝绸是中国最早生产的。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丝绸已经由商路传入伊朗,再转贩于罗马及其他国家。在古代伊朗,丝绸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魏书》和《周书》都说,古代伊朗国王是穿着用丝织的锦袍,而且一般男子的巾帔两边缘以织锦。
根据《史记·大宛传》的记载,安息无丝漆。但在公元五世纪,中国养蚕法传入伊朗,又由伊朗传入拜占廷(东罗马)。今天,伊朗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波斯有两位使者沿着“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学会了养蚕和缫丝。他们把中国蚕种小心翼翼地放在竹筒里面带回伊朗,从此蚕便在伊朗安家落户了。
到六世纪,波斯已能织绫锦,并且输出国外。波斯曾以金绵锦袍作为礼物送给隋朝。七世纪初,大旅行家玄奘进一步指出:“波剌斯国(波斯)工织大锦。”由于伊朗人民创造性地发展丝的纺织业,逐渐积累经验和推广技术,到十五世纪初,波斯及其边区都能种桑,育蚕,织丝了。
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有相当数量的钢铁输出。伊朗在安息王朝时代就由中国输入钢铁。主要运输路线是由四川经过云南,入缅甸和印度,又由印度西北入高附(今阿富汗的喀布尔),即达安息东境。罗马史家普卢塔克称安息骑兵的武器为“木鹿武器”。木鹿城在安息北部,是中国钢铁的集散地。中国钢铁还通过安息而流入西方。中国传入伊朗的金属还有白铜。
中国纸传入阿拉伯和波斯大约在七世纪初期,但造纸术的传入就比较晚些。据中国和阿拉伯的记载,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俘虏了唐朝一些士兵,其中有造纸工人,通过他们就把造纸术传入撒马尔罕和伊朗等地。伊朗工人学会制纸后,能够造出一种白韧的纸,还用贝壳粉涂纸面,使它洁白光滑,利于书写,易于吸墨。
十三世纪末,伊朗仿效中国的钞票,用木版印行一种纸币,并且用中国的“钞”字。纸币作长方形,旁边刻有几个中国字。这是木版印刷术传入伊朗的例子。
八世纪左右,由中国输入伊朗的用于化学工业的硝石,和由伊朗输入中国的用于医药的密陀僧、绿盐等,对于中伊两国人民都是有利的。
中国有用植物传入伊朗的也有多种,如茶、杏、桃、甘蔗、肉桂、黄连、大黄、土茯苓、木患子(一种解毒药物)等等。这些中国植物在伊朗繁殖滋长,成为伊朗物产的一部分。
在另一方面,古代伊朗传入中国的有用植物也很多,如苜蓿、葡萄、阿月浑子(治痢疾药物)、胡麻、茉莉、无石子、阿魏(药物)、无花果、波斯枣,等等。伊朗植物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物产,特别是药物的传入,对保障人民的健康起了有益的作用。
波罗球艺(即马球)起源于伊朗,于六世纪传入中国,成为唐代统治阶级游戏之一种,以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各阶层。这种球赛的风气,至宋代还盛,有在马上打的,也有步打的。明代还有打波罗球的活动,特别是在军队中用来锻炼身体。
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箜篌、唢呐都是在五、六世纪由伊朗传入中国的。这些都是伊朗人民赠给我们的厚礼,使中国人民的文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从中国五代至清代中期,中伊两国间的友好往来络绎不绝。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中伊两国的来往才一度受到影响。 (朱杰勤)(附图片)
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一条大街


查看完整版本: [-- 中伊两国物产和技术交流史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