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千里友谊行——记我西藏友好访问团在尼泊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9月 -> 千里友谊行——记我西藏友好访问团在尼泊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郝章印 1978-09-29 00:00

千里友谊行——记我西藏友好访问团在尼泊尔

第6版()
专栏:

千里友谊行
——记我西藏友好访问团在尼泊尔
九月,我国西藏高原农民正在金色的麦浪中挥镰收割,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紧邻尼泊尔正是遍地稻花香。就在这丰收在望的美好时节,我国西藏友好访问团从拉萨出发翻山越岭,驱车经西藏靠近中尼边界的樟木口岸,踏上连接中尼两国边界河上的“友谊桥”,从九月十日到二十三日,在尼泊尔进行了两周的友好访问。
我国西藏地区和尼泊尔一山之隔,山水相连。中尼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友谊。中尼两国自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次我国西藏地区第一次派出友好访问团访问尼泊尔,受到尼泊尔政府和人民的极大重视。尼泊尔报纸的社论和评论认为这次访问是继今年二月份邓小平副总理访问尼泊尔以来,中国对尼泊尔的又一次重要访问。
尼泊尔土改国务大臣贾纳克·巴哈杜尔·沙阿、外交部的官员以及尼—中文化协会、尼—中友好协会的朋友们冒雨从加德满都出发驱车百余公里到“友谊桥”头迎接中国客人。访问团团员们踏上尼泊尔国土后,立即沉浸在一片热烈和友好欢迎气氛之中。人们用一束束鲜花和一个个插着鲜花象征“吉祥”的黄铜罐迎接来访的中国客人们。
谈起中尼两国的传统友谊,特别是中国西藏地区人民和尼泊尔人民的友好往来时,尼泊尔朋友能绘声绘色地告诉你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有一次在去帕坦工业区参观的途中,陪同参观的尼泊尔朋友把访问团带到加德满都市南部的一座吊索桥上。站在桥上向北望,只见滔滔的巴格玛蒂河从青山丛中的一个大约七、八米宽的缺口奔泻而出,滚滚向南流去。尼泊尔朋友说,这就是闻名的“砍一刀”峡谷。传说很古时候,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河谷地区是一个大湖泊,一片汪洋,杳无人烟。文殊菩萨从中国来到这里,看到这情况,便想排干湖水。他举起神斧劈开围湖的青山,河谷中多年的积水便从这个缺口流出。尼泊尔人才开始在干涸了的河谷地区修房建庙。
中尼两国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公元一二六○年,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曾带领八十名工匠到西藏修建大金塔。他还参加建筑北京阜城门内白塔寺的白塔。为了纪念这位尼中建筑艺术交流的先驱者,尼泊尔政府把一九六七年中尼合建的从加德满都通往科达里到中尼边境上的“友谊桥”的公路正式命名为阿尼哥公路。
如今中尼两国友好关系日益密切。访问团经由阿尼哥公路赴加德满都的途中,参观了中尼合建的发电能力为一万千瓦的逊克西水力发电站。在去博克拉的途中,看到了中尼合建的加德满都“环城公路”和加德满都—博克拉公路。公路在山间穿行,蜿蜒起伏。人们不难想见,建路时两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在希托拉,访问团参观了正在建筑中的中尼合建的棉纺厂。
访问团在尼泊尔六个城市里参观了帕坦、巴拉朱、希托拉和达朗四个工业区,参观了纺织、黄麻加工、发电、牛奶加工、制糖、制鞋、制板、手工艺、种子加工、林业、农业站、畜牧业等十几个项目。访问团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尼泊尔在优先发展农业,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中、小型民族工业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尼泊尔全国已建成七个工业区、三千多家中小型工业企业,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以上。全国已建设公路四千余公里。
尼泊尔很重视发展传统的手工业,同时又强调发展适合本国需要的中、小型民族工业。访问团在帕坦工业区看到尼泊尔生产的案桌、茶几、保险柜以及黄铜工艺品、铝制器皿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而且还远销国外。
距加德满都以南一百六十公里的希托拉工业区已成为目前尼泊尔最大的新兴中、小型民族工业区。这个工业区已建成包括牛奶加工、种子加工、面粉加工、纺织、畜牧等二十八个企业。工业年产值估计达到五千万卢比。
尼泊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尼泊尔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发展工农业和建设自己的国家而稳步前进。
九月二十三日,中国西藏友好访问团结束了对尼泊尔的友好访问回国。站在“友谊桥”头,访问团全体成员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尼泊尔朋友,衷心祝愿中尼两国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发展。
新华社记者 郝章印


查看完整版本: [-- 千里友谊行——记我西藏友好访问团在尼泊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