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费城一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09月 -> 费城一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孟纪青 1978-09-30 00:00

费城一日

第5版()
专栏:

费城一日
中国新闻代表团 孟纪青
八月下旬的一天,中国新闻代表团从华盛顿乘火车抵达费城访问,当天晚上又乘飞机离开,实际逗留时间不到一天。费城是我们在美国参观访问时间最短的一个城市,但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费城是美国这个年青国家的少数古老城市之一,今年正好是它建城三百周年。它在美国独立前的殖民时期,曾经是美洲大陆上最繁华的港口城市。后来,由于纽约开凿了一条通往内陆的运河,费城作为美国沿海首要商埠的地位才逐渐被海陆交通更加方便的纽约所取代。但费城在人们的心目中主要还是美国革命历史上一座名城,两个世纪前的一些革命遗迹,是这个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我们来到费城市区的“国家独立历史公园”参观。所谓公园,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文物保护区。为了便于集中管理和保护费城的历史遗迹,五十年代初期就建立了这座公园,将十几条街上许多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和文物都划归在内。
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独立大厦和自由钟。独立大厦原来是殖民时期宾夕法尼亚州的州议会大厦。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十三个英属美洲殖民地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在这里举行,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建立“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这座楼从此改称独立大厦,成为美国独立的象征。楼下那间通过《独立宣言》的会议厅至今还保持了当年的陈设:面对主席台陈放了十三张桌子。陪同参观的公园负责人告诉我们,召开大陆会议的时候,每个殖民地的代表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他指点给我们看当年参加会议的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人的位子。
自由钟陈放在独立大厦北面的一个展览馆里。这口大钟原来安在独立大厦的钟楼上,后来为了便于人们观赏才移到大厦外面。一七七六年七月八日,美洲大陆会议的代表在独立大厦南面的广场上第一次向费城的人民宣读《独立宣言》这个历史性文件。在这一庄严时刻,人们敲响了这口大钟,宏亮的钟声立即传遍四方,向争取自由独立的美国人民发出了战斗的召唤。
独立大厦的西侧是美国建国初期的“国会大厦”。在一八○一年美国正式建都华盛顿以前,费城曾经是美国的临时首都,那个时期,国会就在这座大厦里开会。独立大厦的东侧是“哲学大厅”。美国著名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七四三年在费城创办了美洲大陆上第一个学术团体——哲学学会。“哲学大厅”是哲学学会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修建的,至今还在使用。
富兰克林故居的遗址也在公园里,离独立大厦只隔一条街。在富兰克林故居遗址的北侧开设了一家别开生面的印刷所。人们知道,富兰克林幼年来到费城的时候,非常贫苦,曾经当过印刷工人。后来,他自己开办了一个印刷所,出版书刊,影响很大。为了纪念富兰克林,这家印刷所布置得完全象当年富兰克林工作过的那家一样,店面非常狭窄,使用的机器也是当年那种古老的印刷机,人们穿着古老的服装,捡字,排版,印刷,装订。这个印刷所一方面供人参观,一方面也印制少量装潢古雅的书籍。
我们来到印刷所参观,受到印刷所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从印刷机上取出刚刚印好的海报,分送给我们新闻代表团的每个成员。海报上用大字排写:“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朋友访问费城这座历史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字是套红印刷的。海报上端加框印了一段文字,这是一七八四年美国第一艘开往中国的商船上一位事务长讲述当年到达中国时的情景的一段话。印刷所人员高兴地对我们说,一七八四年开往中国的那艘美国商船名叫“中国皇后”号,是从费城启程开往广州的。这艘商船运去了皮毛,换回了茶叶和丝绸。海报印上有关这次航行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美国人民,特别是费城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历史渊源。
费城的历史遗迹展示了美国独立年代的情景,而美国今天的面貌是完全不同了。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的发展是巨大的,美国人也以此自豪。但他们怎样看今天的美国呢?
我们在公园里观看的一场露天的话剧演出,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这出话剧名叫《我们回来看看》,是一出喜剧。戏的内容大体上是:富兰克林生前在写给法国一位科学家的信中曾经表示希望能够在一百多年以后回到世界上看看美国这个国家变成了什么样子。于是,他在美国建国二百周年的日子里约请美国历史上另外三位名人——一八六一年南北战争中解放黑奴的林肯总统,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和当时闻名全国的女射骑手安妮·欧克莱——一起回到美国,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想要对美国建国二百年后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判断。他们来到公园,碰见公园的清洁工和看守警,便同他们攀谈起来。富兰克林关心的是科学进步,林肯关心的是国家的统一,马克·吐温关心的是人们的幽默感,安妮·欧克莱关心的是平等。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了解情况。清洁工和看守警对于美国现状的看法截然不同,清洁工认为一切都好,看守警则认为一切都不妙,两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尽谈成绩,一个尽摆缺点和问题。四位历史名人听了以后,深深感到美国二百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惊人的,但矛盾也很尖锐,问题也很突出,他们认为不论按照什么标准,都很难对美国的现状作出判断,甚至连美国是否值得再继续存在二百年都无法肯定。结果,公园的清洁工对他们说,关于美国是否要照现在的样子继续存在下去,不应该由你们这些历史名人来决定,而是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包括在座的观众,来考虑,来决定。
剧中富兰克林等四位历史人物向公园的清洁工和看守警询问情况时,有几段有趣的对话:
问:经过了两百年,美国今天的司法情况怎么样了?
看守警:糟糕得很!
清洁工:什么,你是不是在开玩笑?我们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法律!
看守警:但法庭上又是什么情况?在我们国家里不讲什么公道,只讲特权。对一个人讲多少公道,就要看他有多少钱,能够请到什么样的律师。……
问:美国在科学革命中是否成功了?
清洁工:成功了,毫无疑问。
看守警:我们成功了,不错……但却也使整个世界遭到危害……
清洁工:我们有了火箭,能够上火星。
看守警:但耗费的钱比我们用来教育孩子的钱要多。
清洁工: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工厂……
看守警:但是污染了我们的河流和空气……
清洁工:我们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有了电灯、电唱机和电影……
看守警:也还有原子弹、氢弹、窃听器……哦,我们甚至还有能源危机…………
问:美国今天是否团结统一?还有没有内战?
清洁工:再也没有内战。南北战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内战。
看守警:大内战没有过,但我可以讲一讲我们的一些小内战。象黑人与白人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美国本土人和外来移民之间……直到现在还在打内战。还有青年人与老年人之间,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甚至男人与女人之间……整个国家闹得四分五裂……
整个戏演了半个多小时,穿插了许多诙谐的情节,不断引逗观众发笑。陪同我们观看演出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们,这个话剧当初是为了配合一九七六年美国独立二百周年的庆祝活动而创作的,当时在美国许多公园和公共场所都曾演出过,颇受观众欢迎,后来便成为一些国家公园一项固定的文艺节目。我们感到这个话剧之所以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不仅是由于它内容风趣,而且主要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剧中谈到的美国社会的种种矛盾现象,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也是我们这次访问美国期间深有感受的。我们非常欣赏话剧作者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而我们发现这种精神在不少美国人的身上也有所反映。
例如,我们在波士顿参观一所医疗设备和技术非常先进的医院时,就曾发现医务人员一间办公室的墙上张贴了一张漫画:一位身躯高大、劳动人民模样的病人拿着“电脑扫瞄器”使劲往自己肚子上扫,但他的肚子被一块大金元挡住,不管扫瞄器怎么扫,也扫不进去。张贴这张漫画的医务人员显然是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一般老百姓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又怎样能够对他们起作用呢?事实上,这个医院的心脏科病房由于使用了一整套电子设备进行监护,每天住院费高达二百七十美元,超过了美国普通工人一个星期的工资,这种病房显然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住得起的。
又例如,我们在美国访问期间,经常听到人们谈论说,美国科学技术发达,电视普及,计算机流行,反而给教育工作带来危机。许多学生整天看电视,拨弄小计算机,不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我们在华盛顿遇见一位中学教员,他就很担心学校里教学质量的下降。他说,现在学校里就是要强调培养学生读、写、算的能力,但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因为不少学生根本不想学习,有的学生干脆不上学,也不工作,整天在街上游荡。据美国有关部门最近的调查,百分之十三的十七岁在校学生和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属于半文盲,缺乏目前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起码的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纽约时报》的一位教育编辑就曾在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指出:“一个能够分裂原子、能够把宇宙飞船送往木星的国家,竟然至今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教会所有的成年人填写职业申请书和点数钱款。”
总之,不少美国人象费城“国家独立历史公园”演出的话剧作者一样,是在严肃地思考问题的。我们知道,美国人民历来是生气勃勃、不满足于现状、朝前看的人民,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他们就必然要正视现实,思考问题。不管那出话剧中富兰克林这些历史名人对于美国的发展前途怎么看,我们寄希望于美国人民。


查看完整版本: [-- 费城一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