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湖南省株洲县实行“一地三油”的调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10月 -> 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湖南省株洲县实行“一地三油”的调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欧庆林 1978-10-30 00:00

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湖南省株洲县实行“一地三油”的调查

第3版()
专栏:

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
——湖南省株洲县实行“一地三油”的调查
株洲县是湖南省油茶重要产区。近几年来,这个县大力推广在油茶林内间种油桐、花生、黄豆、油莎豆、油菜等油料作物,除茶油外,每年还收一季或两季其他油料,当地把这称作“一地两油”或“一地三油”。去年,全县油茶产量比一九七五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九,上交给国家的食用植物油增加一倍多。今年预计油茶总产量可以超过去年,间种的二万三千多亩花生、黄豆、油莎豆已获丰收,总产比去年增加一成多。前两年在新造油茶林内间种的二万多亩油桐,今年将有一万亩左右开始结果。
“一地三油”是怎样搞起来的?县委领导同志告诉我们,这是大办社队油茶场带来的一个成果。
株洲县,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地区。全县一百七十万亩山地中,有三十万亩是油茶山。过去,由于油茶山分布不平衡,油茶山多的队,劳力不足,管理垦复跟不上,因此油茶产量很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株洲县委认真学习华主席对株洲县大办社队林场所作的重要批示,从中得到启示:由公社、大队、生产队联合经营油茶山,办社队油茶场,既可以解决生产队各自经营油茶林时存在的“山有余而力不足”或“力有余而山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克服因没有专人管理所造成的“茶林自然长,能收就收,不能收就丢”的现象。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株洲县委顶住“四人帮”的干扰,在洲坪公社大观大队和淦田公社梓湖大队进行办油茶场的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以后,全县广泛办起了油茶场。株洲县这一经验,湖南省委已在全省加以推广。
在梓湖大队办油茶场时,株洲市委和县委的领导同志选择了五亩油茶山,搞间种试验。春天间种油莎豆,秋冬收获后,再种一季油菜。试验结果,去年收油茶球果三千七百零五斤,平均亩产茶油三十六斤;收油莎豆一千五百七十五斤,平均亩产六十三斤油;收油菜籽一百零三斤,平均亩产四斤一两油。三项共计,产油五百一十五斤,平均每亩产油一百零三斤。株洲市委和县委分别在梓湖大队召开现场会,推广了他们办油茶场,搞“一地三油”的经验。目前,已在全县四十五个社队油茶场普遍推广。
从株洲县看,实行“一地三油”好处很多。
一是能促进油茶的生长。间种时要深挖整地,除草施肥,实际对油茶林起到垦复作用,可以保持林内的水土,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降低夏秋酷热时的土温,有利于油茶的生长发育。间种的花生、黄豆,产生出的大量根瘤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氮,增加土壤的肥力,对油茶的生长也很有益处。
二是以短养长,增加收入。油茶生长周期比较长,种上之后十年左右才能大量收果。间种油桐,三年后即可收益。等油茶长大时,油桐老残,可以砍掉。这样间种,可以做到前十年收桐油,十年后收茶油。间种黄豆、花生、油菜,当年可得收入。
三是充分发挥人力、土地的作用。在油茶林内搞间种,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又把对油茶的抚育同增产其他油料结合起来,挖掘了生产潜力。
“一地三油”,是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有关部门认为,在油茶主要产区可以大力推广。株洲县委等有关方面的同志对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探讨。他们认为,在油茶林内搞间种,一定要因地制宜。间种什么油料作物,间种的比例大小,要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不能搞“一刀切”。兴办社队油茶场,搞“一地三油”,一定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不能搞“一平二调”,同时要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用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地三油”搞起来以后,当年有收益,当年就要参加分配,不能只让生产队和社员群众看,不让生产队和社员群众得。否则,油茶场办不好,“一地三油”也搞不好。
本报记者 欧庆林


查看完整版本: [-- 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湖南省株洲县实行“一地三油”的调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