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日互派留学生史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10月 -> 中日互派留学生史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周启乾 1978-10-30 00:00

中日互派留学生史话

第6版()
专栏:中外交流史话

中日互派留学生史话
周启乾
中日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使者——留学生曾经起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七世纪初期,日本派出的遣隋使中,就有留学生和学问僧随行,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始。
唐代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又广泛吸收外国的优秀成果,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日本以遣唐使为渠道,大量吸收中国文化,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遣唐使一行中,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行。他们在中国至少留住数年,多者长达二三十年。这些留学生中,有的入唐后专攻法律,回国后参与制定日本律令;有的学医,回国后担任皇室的侍医;有的钻研天文、军事、音韵等,回国后在教育、军事、政治等方面担任重要职务。日本来华学问僧在传播佛教经典的同时,还促进了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交流。事实表明,隋唐时期前来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对于掀起两国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日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进入十九世纪,中日两国同样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威胁。一八四○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经过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许多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所以中国应向日本学习。因此,前往日本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后来大大超过了前往英、美、法、德等国留学的人数。一八九六年,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日学生只有十三人,至一九○六年已超过一万人,其中有六十岁的老人和十余岁的少年,还有青年妇女。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和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心情。他们回国以后,不仅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知识,而且促使中日文化交流又一次出现高潮。
除了边远的省份外,留日学生几乎来自全国各省。他们分布在日本各地的几十个学校中,受到日本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培养。
中国留日学生怀着救国的志愿和旺盛的求知欲,不仅刻苦学习,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
一九○○年,留日学生创办杂志《译书汇编》,译载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等资产阶级启蒙著作。译书汇编社针对中国人学习日语的困难,出版《和文奇字解》一书,着重介绍日语中与中国用法不同的汉字。教科书译辑社则大量翻译了日本的中学教科书。据一九○四年统计,当时我国已翻译世界各国书籍共五百三十三种,而其中留日学生从日文翻译或转译的达三百二十一种,占百分之六十强。随着书籍的翻译和出版,日本吸收欧美各国词汇形成的日语外来语,也为汉语所吸收。日语词汇成为现代汉语外来语的最大来源,丰富了汉语词汇。
留日学生通过自己创办的报纸和编译的书刊,大力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一九○三至一九○四年,留日学生在国内先后成立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一九○五年,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它的许多骨干是留日学生。他们为迎接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人们熟知的邹容、陈天华、秋瑾等,他们以自己反帝反封建的不朽著作和革命实践,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正是包括英勇献身的留日学生在内的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唤起和动员了群众,迎来了辛亥革命。
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通过日文和英文书籍,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将一些著作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这样,中国人民才第一次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光辉名字和那划时代的伟大文献《共产党宣言》。此后,日本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介绍,继续经由中国留学生传播给中国人民,对中国革命起了有益的作用,如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之一李大钊同志,就是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鲁迅、郭沫若等都是留日学生的杰出代表,他们受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永远怀念。
今天,经过两国人民长期共同努力,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已经签订,这就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我们相信,包括互派留学生在内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定将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可比拟的规模,不断蓬勃发展,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查看完整版本: [-- 中日互派留学生史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