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靠现代科学技术战天斗地——访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10月 -> 靠现代科学技术战天斗地——访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有海 黄正根 1978-10-31 00:00

靠现代科学技术战天斗地——访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第1版()
专栏:

靠现代科学技术战天斗地
——访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中,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现代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该怎样搞法?这是全国人民普遍关心又十分陌生的问题。今年四月,国家从美国陆续引进了一套具有七十年代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交给黑龙江省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搞农业现代化试点。秋收时节,我们来到辽阔的三江平原,访问了这个生产队,所见所闻,使我们大开眼界。
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北大仓”的耕地上,玉米长得秆高穗大,籽粒饱满。引进的联合收割机正在收获。但是,辽阔的田野静悄悄的。通常北方农村秋收时那种镰刀挥舞、人欢马叫的热闹场面,在这里竟看不到了。
一台草绿色的一百四十五马力的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田野里乘风破浪般地前进,就象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中的大型游艇一样,不同的是它的速度几乎能赶上城市的公共汽车。它那六米多宽的割台,象一把巨大的理发推子,不一会就把玉米地推了个半边光头。它的大肚皮里面,急剧地在处理“食物”,玉米籽粒被剥离下来,秸秆和玉米芯被切碎后均匀地撒在地里当作肥料。一台载重十一吨的运粮拖车早就在地头等候,及时地把金黄的玉米粒运往场院。一万多亩耕地上这一连串的秋收活计,总共只由三台联合收割机、三台运粮拖车、六个驾驶员和三名助手,(助手本来不需要,主要是跟班学技术)在半个月时间里就轻松愉快地“包干”了。而去年这个时候,二队男女老少三百多人一齐上阵,起早贪黑拚命干,光是把庄稼从地里收到场院,就足足忙了一个多月。等到脱粒完毕,粮食入库,已快赶上过新年了。
在队部办公室,管生产的副队长肖士斌喜气洋洋地拿着一份报表对我们说:他们使用引进的这套农业机械,粮食亩产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队二十名农业工人,平均每人种地九百七十亩,刨去十六万斤油菜籽不算,每人全年生产粮食和大豆二十万斤。
这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我国农业史上还是第一次。
我们向肖队长祝贺。大家都为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办法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感到欢欣鼓舞。
成龙配套,发挥先进技术的威力
接连几个夜晚,皓月当空,“北大仓”显得更加宁静。室外虽已接近摄氏零度,寒意袭人,室内却热气腾腾。我们向二队的同志提出各种各样的询问,引来了一连串关于现代化农业机械大显神通的“神”话。
地处祖国东北部的“北大仓”,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困难。这里每年只能种一季庄稼,而且老天爷只给一个十天左右的“最佳播种期”。早播了,地温不高,种子发芽率低,影响产量,播晚了,那怕晚一两天,秋收时庄稼贪青,遇上早霜,粮食就会减产甚至失收。所以当地有句俗话:“过了芒种,等于白种”。多少年来,二队的职工为了同老天爷作斗争,抢住“最佳播种期”,总是人机一齐上,起三更睡半夜,大干苦干拚命干,但到头来还往往事与愿违。那时,因为农业机械效率不高,又不配套,误了农时。他们记得,一九六九年那场早霜,大地一片白茫茫,尺把长的红穗子的棒子,毛茸茸的豆荚,正在灌浆,却被早霜打得落了架,眼看唾手可得的丰收成了泡影。这年,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减产近三成。
今年春耕,驾驶员李万金第一个开动引进的“铁牛”。播种玉米时,他驾驶拖拉机牵引着耕耘机松土,作业宽度十八米多,时速十几公里,一天松土一千多亩。播种机一天也能播一千二百亩。往年,二队春播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今年不到五天就播完。五天下来,李万金扳着指头一算,好家伙!他和助手两个人,干了全队三分之一的活。他兴奋地说:“看来战胜老天爷夺丰收,光靠不怕苦、不怕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用引进的精量点播机播种,使二队今年免除了给庄稼间苗这道耗费大量劳动力的工序。以播种玉米来说,我国传统的方法是,一穴玉米下四、五粒种子,等出苗后再间苗,把多余的苗去掉,留下一棵好苗子。间苗时,由于庄稼人手下的功夫不同,留的苗质量有好有坏。今年使用精量点播机由“铁牛”牵引。“铁牛”内部有电子——液压控制系统,精量点播时由电子监控,一粒一粒地计算着播出的种子,依照速度计的信号,严格控制种子落下的快慢,按照人的意志,一穴一粒,不多也不少,行距、株距、深度完全符合规格。若是有一垄发生故障,不符合质量要求,电子警报器就会发出声音,提醒拖拉机手及时调整。二队五千六百多亩玉米地,每亩播四千多粒种子,全部种子就是二千四百多万粒,百分之九十七的种子出苗整齐,几乎同一天“过生日”。精量点播机播种,省工、省种子、质量也好的事实,给了人们以深刻的启示:精耕细作一旦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上,便不是哪一个能工巧匠的双手所能比拟的;而能工巧匠一旦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就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化学除草剂代替人工灭草,就更使许多人感到“神”了。草荒,是“北大仓”庄稼的一大祸害。人们每年用于除草的时间,占田间管理时间的一半。而草苗争长的现象,仍不能完全避免。今年,当喷洒车载着二十吨的除草剂,在地里来回奔跑,喷射药剂的时候,有的人将信将疑,担心这一万多亩庄稼地,秋后会变成一片大草原。甚至有人说:“留分头,抹豆油,梳也梳不开,难受的日子在后头哩!”后来的事实说明,这除草剂真灵,再没有用人工铲耥,就基本上消灭了杂草。草荒,是可以成为“历史陈迹”的。但是,用除草剂是不是花钱很多,增加了农业成本呢?二队有个统计:每亩地施用除草剂成本费仅一元多钱,省三到四个工,实际上每亩要节省三元多钱。
这套引进的农业机械,共六十台(件),特点是大型、高速、宽幅,能综合作业。拖拉机最大的达二百七十五马力,算得上是目前国内力气最大的“铁牛”。由十四个胶轮托起、机面十八点八米宽的耕耘机,更是庞然大物。然而它一点也不笨,操作时,前进、后退和拐弯,运转灵敏。操作完毕,它可以折成五段托起,由“铁牛”拖着,在田间公路上奔驰。这套农业机械配套齐全,从翻耕、耙地、施肥、撒药、播种,到中耕、收割、运输、粮食加工,乃至捆秸秆、集垛等,样样的农活它们都能干。
这些年来,二队也有不少农业机械,为什么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地提高,劳动力不能有效地解放出来呢?除了机械老旧、技术落后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配套,间苗、除草、掰棒子、捆秸秆、集垛、施肥等等基本上依然靠手工劳动。正象美国朋友韩丁指出的那样:用农业机械种庄稼好比用木桶盛水:一只木桶,由几块木板拼起来,只要其中一块短缺,其他的木板再长,水也会盛不住,流掉了。
新的生产力将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
如果把韩丁说的那只“木桶”放大来看,二队要和韩丁挑战,赶上世界先进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有好几块短一截子的木板必须补齐。
韩丁一个人种一千七百亩地,平均劳动一天生产粮食一万斤。这么高的劳动生产率,其实并不是韩丁一个人创造的,而是他们那里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韩丁生产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机配件,都由各专业公司负责,只要订好合同,一个电话,有关公司就会送货上门。而我们却还没有做到这一步。例如,今年有一天,火车为二队运来一百吨化肥,通知第二天去车站领取。二队人少活多,农时紧迫,本来无力从事这项工作。但是自己不去就没人给你送来,怎么办?只好扔下农活,全体出动去运化肥。再如,由于没有种子公司供应良种,二队今年采用的玉米种子比较混杂,玉米长得高高低低,成熟期有先有后,推迟了收割期;收割时也影响了作业进度。又如,二队今年用的化学除草剂全部是进口的,以后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化学除草剂。我国的化工部门需要尽快地研制和成批生产出这种高效优质的除草剂,也是当务之急。此外,二队已经腾出并可以继续腾出一些人力去干别的工作,对他们需要加以妥善的组织和培训。总之,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迅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新的生产力是革命的因素,它提出的这一系列新的问题,必将推动我们各方面的工作更快地前进。
新华社记者 于有海 黄正根


查看完整版本: [-- 靠现代科学技术战天斗地——访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