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亏损到赢利——记贝尔格莱德“绿山”针织厂的变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8年10月 -> 从亏损到赢利——记贝尔格莱德“绿山”针织厂的变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迎秀 1978-10-31 00:00

从亏损到赢利——记贝尔格莱德“绿山”针织厂的变迁

第6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从亏损到赢利
——记贝尔格莱德“绿山”针织厂的变迁
今年上半年,南斯拉夫经济发展很快,工业生产增加了百分之八点三。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发生亏损现象。这个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铁托总统在九月份的几次谈话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要求对亏损单位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找出哪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哪是主观因素引起的。比如说,应该弄清楚是因为领导不力呢,还是因为设备陈旧,等等。铁托同志还说,不允许那些对亏损负有责任的领导人从这个工厂溜掉,然后又到另一个工厂去担任要职。他强调指出,必须制止没有能力的人高踞领导岗位。
贝尔格莱德的“绿山”针织厂现在是个先进企业,但它两年前曾出现了严重亏损。不久前,我们访问了这个企业。它最近几年走过的一段曲折道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企业连年亏损 经理就被撤职
“绿山”针织厂有一千五百名职工,主要生产游泳衣、运动衣,也生产一部分棉布和化纤衣料。工厂包括三个“联合劳动基层组织”,另外还有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在南斯拉夫称做“劳动共同体”。
我们来到经理办公室,正副经理都在。两位主人热情而健谈,他们自豪地告诉我们,“绿山”针织厂现在生产增长很快,产品畅销,收入增加,它在经历了两年的困难时期之后,已经跨入先进企业的行列。
“两年困难时期”的含义是什么呢?原来是指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工厂连续入不敷出,亏损一亿三千多万第纳尔的情况。当时,为了改建工厂使之现代化,利用贷款从外国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但是由于对这些设备掌握不好,机器经常发生故障,有的甚至长时间不能投产。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经理业务能力较差,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厂内技术力量薄弱,掌握不了新机器;缺少有经验的经济专家,掌握不了市场情况,造成部分产品积压。
在南斯拉夫,企业由工人自己管理,企业经营不好,经理不是主动辞职,就要被工人委员会撤职。“绿山”针织厂那时的经理就被撤职了。
认真分析原因 采取改进措施
“绿山”针织厂的新经理彼特罗维奇是个曾经担任过七年针织厂经理的、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副经理巴乌诺维奇是个经济专家。他们于一九七六年六、七月先后来到“绿山”,并立即投入分析亏损原因的紧张工作之中。分析是很细致的。例如,关于技术力量,分析研究的结果是,按照工厂设备情况需要熟练工人九百二十一人,实际上只有四百九十三人;需要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专家一百零四人,实际上只有六十二人。与此同时,非熟练工人只需要六十五人,实际却有六百一十人。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说,要扭转生产的落后状况,首先必须改变人员结构。关于产品,他们认为应该减少品种,集中生产游泳衣和运动衣,使生产更加专业化,以便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对工厂中的销售和行政管理部门也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应该积极了解国内外市场需要,努力打开销路。主人告诉我们,目前“绿山”生产的尼龙游泳衣和运动衣,将近一半销往国外。为了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他们不断改进产品设计。说到这里,工会主席指着一件女游泳衣上用绳子系着的几个小木球笑了起来,她对我们说:“真想不出这几个小球对游泳有什么用处,不过,既然外国订货者要求这样做,我们也就做了。”
根据分析结果,工厂制定了扭转亏损的计划,然后发给职工讨论。由于这是与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因为如果这个计划实现不了,还继续亏损,工厂就没有理由再存在下去,就要停办,所以大家都认真地参加研究和讨论。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签字同意了这个计划。然后工厂负责人拿着这个文件去争取贷款。经理说,提供贷款的单位,如银行,也要把这份文件拿去仔细研究。他们要看看他们订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当他们认为可行时,才同意出贷款呢!总之,经营亏了本,想轻易得到贷款是办不到的。
生产有了发展 职工收入增加
经过努力,终于扭转了亏损局面。今年则开始突飞猛进,仅上半年就得到九百一十万第纳尔的赢利。工会主席耶芙蒂奇同志强调说,她认为生产这样迅速提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加强了技术力量,二是充分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因为通过讨论,大家都知道亏损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而且工厂亏损直接影响到个人收入,谁不愿意把生产搞上去呢?
谈到个人收入问题,“绿山”针织厂和南斯拉夫其他劳动组织一样,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每个职工的收入都同全厂收入密切相关。今年,由于工厂有了盈余,职工收入也比去年激增百分之四十七。
在南斯拉夫,个人收入是按“分”计算,不同的工作岗位有多少不等的“分”数。用全厂所有岗位职工“分”数的总和去除工厂用于个人收入分配部分的总金额,即为“分值”。企业经营得好,用于分配部分的钱多,分值就高,个人收入就多,反之,分值低,个人收入也少。个人收入的“分”数是怎样决定的呢?主人告诉我们,每个企业决定“分”数的具体作法并不相同,这是由本企业自己定的。当然,大的原则是一致的。
“绿山”针织厂个人收入的“分”数主要由三项组成,即工作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责任大小和劳动条件。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定出每一项的分数,三项分数总和就是该岗位工作人员的总分数。不过,还要看到,总分数虽由三项组成,但每一项内还分有几个细目,每一细目都有四级到八、九级不同的分数。例如“劳动条件”项,它包括有危险性、温度、酸和湿度、有害气体和刺激味道、灰尘和肮脏、噪音和震动、光线等七个细目,每一细目有五种等级不同的分数。一个工作岗位“劳动条件”项的分数,就是根据这七个细目确定的各级分数的总和,因此,一个工作岗位的总分数是由几十个条件决定的。听到这里我们不由得说,真复杂啊!但是主人说,条例虽多,但都有明确规定,而且全厂的所有工作岗位的分数,根据条例一次就定好了,所以平时实行起来很“简单”。他们还告诉我们,这个“分数”是职工的基本收入,而实际收入还有其他条件呢!即只有当他完成工作定额的条件下,才能得到这个基本收入。如果完不成定额,收入就要减少,超额完成定额,则收入增加。此外还有工龄补贴等其他因素。这一套办法,使职工的实际收入一方面同全厂的生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决定于他本人完成任务的情况。他们认为,这种办法有利于发挥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并促使他们关心集体。
从主人拿给我们看的个人收入分数表上,可以看出行政管理人员是非常精干的。总经理告诉我们,全厂一致同意要尽量减少行政人员的数量,这样,才不会使“分值”降低,影响大家的收入。当然,他又补充说,这同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标是一致的。
从“绿山”转亏为盈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关键在于领导。两位经理在向我们介绍经验时也说,解决干部问题是首要的,特别是领导干部。他们的看法是:只有当企业有了赢利,产品质量提高,工人收入增加时,才能说领导发挥了作用。他们还说,我们对社会负有责任,搞不好是应该撤职的。其次,这一事例说明,随着设备的日益现代化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干部和管理水平也要相应地跟上去。否则,先进设备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成为引起亏损的原因。
本报记者 迎秀南(附图片)
斯拉夫波斯尼亚诺维“萨纳”针织厂的成衣车间。南通社稿(新华社发)


查看完整版本: [-- 从亏损到赢利——记贝尔格莱德“绿山”针织厂的变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