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满腔热情颂总理——赞彩色故事影片《大河奔流》中的周总理形象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1月 -> 满腔热情颂总理——赞彩色故事影片《大河奔流》中的周总理形象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翁睦瑞 1979-01-31 00:00

满腔热情颂总理——赞彩色故事影片《大河奔流》中的周总理形象

第3版()
专栏:

满腔热情颂总理
——赞彩色故事影片《大河奔流》中的周总理形象
翁睦瑞
努力塑造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和其他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艺术形象,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摆在电影创作人员面前的一个崭新而紧迫的创作课题。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大河奔流》第一个塑造了周恩来总理的光辉的银幕形象,这是影片一个突出的、值得赞扬的艺术成就。
影片中描写周总理的戏,在全片主题思想的构思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形成了影片下集的高潮。影片形象地说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依靠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动力作用,才能使黄河变害为利,才能改变我们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也说明了象李麦这样的先进人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领导下,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影片的创作者就是从这样的思想认识的高度上来塑造周总理的银幕形象的。
影片《大河奔流》中对周总理形象塑造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夏天的夜空里,一驾闪亮着灯光的直升飞机从空中掠过,人们虽然一阵欣喜,但还不知道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来了。就在李麦站在二十年前被扒开的“花园口”处,激昂地向民工们进行着新旧社会对比的教育,激励人们拼力护堤抗洪的时候,前景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入画,背身站在人群外听着。影片先把总理的出场描写得格外的平静和使人一时没有发现,然后,才描写了李麦在劳动过程中突然惊喜地发现:周总理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站在自己身边参加传运土筐了!于是她和民工们立刻欢腾起来,争着和总理握手问候。总理爽朗热情地赞扬李麦说:“你刚才讲得很好,给我上了一课!”上述这一情景的描写,不但符合夜间野外的时间地点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符合总理那平易近人、虚心向人民和普通劳动者学习的思想作风。这里虽然没有使用“四人帮”那套“高、大、亮”的形而上学的拍摄方法,但是总理的形象在李麦的惊喜的眼睛里,在千百民工的惊喜的眼睛里,同时也是在亿万观众的眼睛里,“人民的好总理”的亲切的形象,一开始就这样光辉地出现在银幕上。
创作影片《大河奔流》的同志们为了表现好周总理光辉的精神境界,写他来到黄河险区后繁忙辛劳而又理机有序的工作活动,一共采用了七个场景、四十多个境头,充分地展开了描写。总理一下飞机就连夜参加劳动,接着又走进工棚里和民工们亲切交谈;他亲自登上大堤视察灾情,又来到地里察看庄稼的长势;他向地委书记询问抗灾群众的情况,紧接着又召开各级干部会议研究抗洪的办法;最后,在堤下广场上,总理冒雨宣布决定不分洪和动员大家作好抗洪工作。影片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活动的真实描写,生动具体地再现了总理深入实际、注重调查、发扬民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优良工作作风。在领袖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坚决地摒弃了那种用高谈阔论、空洞说教、发“号召”作“指示”的拙劣的表现方法。《大河奔流》的创作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光辉感人的领袖人物的艺术形象,同样必须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把领袖人物放在“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具体描写中来刻划和表现,关于“号召”和“指示”也是可以写的,但是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显得对形象创造有所助益。
为了突出表现总理的伟大历史作用,在《大河奔流》中,总理的出现和工作活动的描写是同解决千百年来黄河为害问题紧紧联系着的。而要战胜奔腾咆哮的黄河,实现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不仅需要有高昂的革命热情,而且还需要有极其严肃的科学态度。影片在总理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努力把这个思想体现出来。总理一到抗洪工地,首先就是热情地赞扬李麦那“水高一寸,堤高一尺”的一番动员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那种在重灾面前不低头的昂扬革命精神,而且在后来宣布不分洪的决定时,又再次引用了李麦的这句话,激昂地鼓舞民工们说:“水高一寸,堤高一尺!团结战斗,众志成城!中央和你们同在!”激励广大民工发扬这种可贵的革命斗志。但与此同时,总理又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十分认真地询问了李麦关于加高堤堰的速度,听取了海清老人关于就地取材“挂梢子”的可行建议,并一次再次地及时向治黄委员会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了解灾情发展和雨量、风力等方面的详细、准确的情报,在亲自主持的各级干部会议上,鼓励大家各抒己见,认真地听取了两种不同见解的争论,在及时通过中南海的电话向毛主席汇报后,才在群众大会上庄严地宣布了不分洪的决定。这个英明正确的决定,是客观情况同主观判断的统一,是高昂的革命热情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的统一,是实行群众路线同执行毛主席意见的统一。这几个方面的统一,正是周恩来同志作为人民总理在改造黄河上所起的卓越领导作用的真实而生动的体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不是神,因而文艺作品只能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描写他和表现他。影片中从总理的首次出现到最后他在广场上宣布决定,这期间关于总理的整个工作活动过程的描写,是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因此可以说,《大河奔流》中周总理的第一个银幕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是革命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一个宝贵的艺术成果。
现实主义艺术方法要求对细节进行真实的描写。在影片《大河奔流》中,就不乏对总理作深刻细致的细节描写的感人之处,因而无论是从形似还是从神似上都大大地加强了总理形象的真实感。例如总理在堤顶察看了波涛翻滚的严重险情后,又转身来到庄稼地里,象亲自耕作的农民那样珍惜地抚摸着丰收在即的玉米棒子。这一细节描写,深刻感人地表现出了总理的内心活动:情况是严重的,但如果分洪淹掉群众辛苦种出的这么好的庄稼,那是多么的可惜啊!此时此刻,在人民总理心里装着的,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利益,是比那滔滔的黄河水还要高涨得多的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又如总理在学校的课室里注目看着孩子们留在黑板上的誓言,又听完了地委书记关于群众情绪高昂的汇报后,显然是感动了,强烈地被触动了,因而突然反问说:“要是不分洪呢”?这一细节描写,同样十分深刻感人地写出了人民总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血肉关系和强烈的感情交流。最后在广场上,总理在冒雨宣布决定的时候,三次拒绝保卫人员给他打伞,第一、二次他摆了摆手,第三次干脆把伞接过来,收下放在一旁。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总理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坚决和广大群众一起战胜黄河灾害的巨大决心。上述这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优秀电影语言,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当总理亲自把伞收起来时,夹挤在人群中的徐中玉见了以后,羞惭地偷偷把伞也收了下来,使我们随着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尽管影片中并没有去直接描写总理如何对徐中玉这个人物进行批评教育,但是,在总理光辉榜样的强烈感染下,徐中玉的思想转变却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了。
《大河奔流》通过对周总理视察黄河一事的描写,比较成功地再现了总理的崇高思想风貌、伟大精神气质和优良工作作风。扮演总理形象的王铁成同志在做到形似和神似等方面作了很好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影片《大河奔流》剧照:在抗洪抢险工地上,周恩来总理(王铁成饰)同李麦(张瑞芳饰)亲切握手。
(中国电影公司供稿)(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满腔热情颂总理——赞彩色故事影片《大河奔流》中的周总理形象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