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实践之树常青——访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3月 -> 实践之树常青——访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行端 1979-03-21 00:00

实践之树常青——访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

第3版()
专栏:

实践之树常青
——访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
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常青的实践之树上怒放的一朵理论奇葩。《人民日报》和许多省、市、自治区的报纸,相继转载。不久,许多报纸陆续发表了文章,全国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向广大干部和群众阐明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开动机器,进一步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我国人民冲破禁区、拨乱反正的伟大斗争。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胡福明。正如《光明日报》社一位负责同志所说,文章署名“特约评论员”,其实,并不是报社特约的,而是作者主动投稿的。
新春伊始,记者来到南京大学访问了胡福明。他正在伏案写作。当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搁下笔,沉思了一下,便开门见山地说,这篇文章不是玄想的产物。文章的主题是在拨乱反正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产生的。接着,他清晰而有条理地讲述了文章写作的前前后后。
“让我们还是先回到刚粉碎‘四人帮’的大喜日子里来吧!”胡福明向记者描绘了南京大学在那个金色的十月里的动人景象。那时,大家都有一种“第二次解放了”的感觉。倍受摧残的知识分子,互相庆贺啊,祝酒啊,感到国家有希望了,教育战线有希望了,贡献自己力量的时机到了。然而,以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引起了胡福明的深思。
这年的十一月初,有关部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分析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战线的形势。胡福明在发言中愤怒地指出:“教育战线是遭受‘四人帮’破坏最严重的部门之一。这几年,教学质量大大下降,简直是糟蹋了一代人!”话没有讲完,有关部门的一个负责人便指责说:你这种说法违背过去上级指示的精神,是“否定文化大革命!”胡福明激动了,他说:“我讲的是事实。不信的话,请你到南大来辩论!”有人打圆场说,双方各自讲各自的吧!
胡福明想:“难道这就没有是非标准了吗?”
时隔不久,在一次哲学系师生揭批“四人帮”罪行的大会上,胡福明和其他一些教师在发言中列举大量事实,提出教育战线的所谓“黑线专政”、“两个估计”是错误的,应予推倒。讲话一结束,就有人当面责问:“两个估计”的提法是中央文件上讲过的,你们这是批到谁头上来了?
在另一次讨论会上,胡福明又旗帜鲜明地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四人帮”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就是反对历史唯物论,造成了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严重恶果。话音刚落,又有同志批驳说,批判“唯生产力论”,这是在党内一次大会的历史性文件上记载了的,谁反对批“唯生产力论”谁就是为修正主义观点辩护。
拨乱反正,为什么处处有禁区?南京大学哲学系是个政治空气活跃的地方,教师们的思想比较解放。胡福明和他的同事们联系这些现象,展开了讨论。大家摆出了这方面的许多问题。譬如,有的同志主张在工厂、农村认真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有人却说这同过去的“精神”有抵触:广大群众强烈要求给天安门事件、南京事件平反,有人又宣称这是“铁案”,不能改。大家说,林彪、“四人帮”把制造迷信当作搞阴谋的手段,利用片言只语给他们的反革命阴谋镀上一层金色。如果我们不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把思想解放出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就寸步难行,拨乱反正就将是一句空话!
从现实生活的激烈斗争中,从同事们的发人深思的议论中,胡福明越来越感觉到,林彪、“四人帮”在理论问题上制造了许多混乱,使各条战线的许多问题不能分清是非,拨乱反正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必须从人们认识路线的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回答什么是区分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是和非、正和乱的标准,回答什么是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这个念头时时咬啮着他的心。一九七七年五、六月间,他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挤时间读了马克思和毛主席的有关哲学著作。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他的思想开始升华,问题的关键终于明确了:鉴别任何思想、理论、法令的标准,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出发点——实践。这棵永不凋零的常青树,它既能开出色彩缤纷的真理之花,又是最严峻的历史裁判者。令人痛心的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常识,被林彪、“四人帮”搞得混乱不堪。胡福明决定立即动手写一篇文章,宣传这个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给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提供锐利的哲学武器。
八月,胡福明凭着追求真理的热忱,一鼓作气地撰写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初稿。他热情讴歌实践这棵常青之树,千百万人民的实践,不仅是证实真理的最有力手段,也是宣判修正主义和一切谬论以死刑的最高权威……
初稿写成了,胡福明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痛快。到十月,经过四易其稿,他才将稿子投寄到《光明日报》社。
由于光明日报社编辑部的建议,胡福明对这篇文章又作了多次修改。去年四月上旬,他到北京参加哲学讨论会。光明日报社、中央党校的同志当面又给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修改意见。胡福明白天参加讨论会,晚上和一道参加会的南京大学的同志们共同讨论文章的修改方案,然后伏案写作到凌晨一两点。最后定稿的这篇文章,既保持了作者的原意,又加强了现实的针对性,增加了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辩证论述,充实了文章的论据,题目也由原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改,这篇文章就具有更强烈的战斗性。
胡福明在谈到文章的修改过程时,由衷地对记者说,没有党的支持、光明日报社和党校同志的帮助、本系同志们的关心,这篇文章就出不来,即使用出来也不会有现在这样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篇文章是集体的产物。”
这篇文章发表后,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的重视。认为它说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心中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祖国各地的读者纷纷向《光明日报》和作者写信表示感谢和敬意,说这篇文章“放了一颗彻底摧毁
‘四人帮’反动思想体系的重磅炸弹。”南京大学党委也两次在全校大会上表扬胡福明。不可避免的,文章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给它扣上了“荒谬”“砍旗”等帽子。有些同志则观望、怀疑。
在坚持真理的征途上,胡福明没有退缩。他对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葛林说:“我们要为真理而献身!”葛林毅然回答:“我们始终站在一起战斗!”
斗争的尖锐化,也使胡福明深思:为什么这样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普通常识的文章,竟会有人反对,会有人迟疑不决,不敢表态?他认为,就绝大多数同志来说,这是认识问题,是被林彪、“四人帮”的蒙昧主义、封建专制主义迷住了双眼的结果。
“这样的教训我自己就有过。”胡福明沉痛地向记者追述了过去在“四人帮”欺世惑众的邪说面前,他也有过迷惘,有过盲从,思想认识上经历过曲折的道路。实践是伟大的学校。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在揭批查运动中,通过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总清理,他才逐步看清了“四人帮”一伙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胡福明对记者说,我从自己和一些同志的经历中体会到,现在特别需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教育,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扩大宣传,乘胜前进!”一九七八年八月,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来到了。胡福明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到无锡、常州、芜湖等地,在机关、部队、工厂、农村、学校连续作了三十多场专题报告,广泛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随着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在全国展开,许多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党委的领导同志在发表的公开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开展这一讨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为这是有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有关真高举还是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大问题。这些见解给了胡福明以启发和教育。他说:“我不过同其他同志一道,敲响了这场大讨论的开场锣鼓。真正的主角,还是我们的党,我们各级党的组织,我们伟大的人民!”
我们预祝胡福明和他的同事们在实践中开放出更灿烂的理论之花!
新华社记者 张行端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实践之树常青——访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