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鼓起社员干劲 加强经济实力 大抓科学技术——从川、黔、湘、苏农村看我国加快发展农业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3月 -> 鼓起社员干劲 加强经济实力 大抓科学技术——从川、黔、湘、苏农村看我国加快发展农业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喻权域 1979-03-22 00:00

鼓起社员干劲 加强经济实力 大抓科学技术——从川、黔、湘、苏农村看我国加快发展农业问题

第2版()
专栏:

鼓起社员干劲 加强经济实力 大抓科学技术
——从川、黔、湘、苏农村看我国加快发展农业问题
我国农业怎样才能高速度发展?记者最近访问了四川、贵州、湖南、江苏四省农村,与山区、丘陵、平原和水网地区的农村干部和社员讨论了这个问题。答案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社员干劲加经济实力加科学技术等于农业高速度。
农业高速度发展要有什么样的增长率
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应该达到怎样一个水平呢?农业高速度发展要有什么样的增长率呢?
不少同志认为,从我国人民的消费情况来看,应该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一千二百斤以上。用三分之一的粮食作饲料发展畜牧业,使每人每年吃肉一百多斤,蛋二百个以上。按这个标准要求,到本世纪末,我国粮食产量应达到一万三千亿斤到一万四千多亿斤。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五千九百亿斤。要达到上述标准,必须在二十二年内使粮食总产量增加一点三倍以上。如果一九八五年的指标是八千亿斤,那末,前七年每年要递增百分之四点五,后十五年每年要递增百分之三点五。就粮食生产来说,实现了这样的增长率,也可以说就是实现了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农业不只是粮食生产,还包括林业、牧业、渔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业。这些产品的增长率还应当更高些。但关键是粮食产量。到本世纪末,如果粮食平均每亩年产量,北方为八百斤以上,南方达到一千六百斤以上(平原二千斤以上),就能腾出许多土地来种经济作物,让一些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那时,我国人民的生活将大大改善,我们的国家将变得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生态循环平衡,富饶而又美丽。
一些先进单位走过的道路
记者访问的四省农村中,已经有一批社队的粮食增长率超过了上述指标。这些社队粮食产量高,五业兴旺,社员生活比较富裕,展示了我国农业光辉的远景。记者选择了大体能代表各该省自然条件的单位,逐一作了调查。这些单位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探索农业高速度发展是很有启发的。
先看看四川的下食堂大队和五桂大队。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中,四川省粮食增产百分之十八,达到五百九十多亿斤。一九七七年增产,人们说是天气好。一九七八年持续大旱,仍然增产四十亿斤,不能不承认是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发挥了威力的结果。今后要长期保持这样高的增长率当然困难,但是平均年递增率达到百分之四点五还是可能的。已经报道过的地处丘陵地区的宜宾县喜捷公社下食堂大队,十五年来粮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率就达百分之十一,一九七八年亩产达到二千二百七十四斤,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现在,着重介绍一下地处川西平原的新都县天元公社五桂大队。
五桂大队九年来粮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率为百分之八,一九七八年平均亩产二千零二十三斤,每人平均分配收入一百二十六元。一九六九年以来,他们大力发展养蜂业,每年收入五至七万元;加上竹编、砖瓦等项工副业,年收入多达十余万元。他们用这笔钱买了一部汽车,十台拖拉机,仅三年时间就基本实现了耕作机械化。目前,他们正在研究解决地下水位太高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产量还可大增。
再说说贵州省的康济公社。
贵州的自然特点是:山高,土瘦,水位低,矿藏多。发展农业生产有不利因素,但也有有利条件。据初步勘测,八十四个县、市中,八十一个县、市有煤矿;铝、镁、锰、硫、重晶石等矿各分布在一、二十个县。改变这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状况,开发矿藏,发展社队企业,以其所长,补其所短,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资金,农业完全可以快速发展。清镇县康济公社就是走这条路子,六年中粮食生产达到了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一的速度。
康济公社平均每人只有七分多地,一九七三年以前粮食亩产不到五百斤。那一年,贵阳师范学院毕业的王世鼎当了公社党委书记,大抓社办工业,先搞小煤窑,后又办起铝钒土矿、酒厂、养猪场、机砖厂等十五个企业。公社用工业积累的钱购置了大批农业机械,兴办了水电站和几十个电力提灌站,使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有了灌溉保证;还制造了大量适合本地土质,具有肥田、保水、改善土壤结构优点的腐植酸铵肥料。这样,粮食很快就上去了,一九七八年全公社平均亩产粮食一千零三斤。这在贵州高原是难能可贵的。据公社书记王世鼎谈,如果进一步精耕细作,再增产一倍是完全可能的。
现在,介绍一下湖南的大瑶公社胜利生产队。
湖南省大抓了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小气候比较调匀,农业稳步发展。一九七○年以来,除一九七二年外,粮食年年增产。一九七八年全省平均亩产八百四十多斤。一些先进社队已超过此数几倍,最突出的是浏阳县大瑶公社和平大队胜利生产队。九年来,这个生产队粮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二,一九七八年粮食亩产高达二千八百四十九斤。
胜利生产队在大瑶镇旁边,人多地少,二百零三口人只有五十七亩四分粮田(另有一亩饲料地)。于是,他们从工业、副业方面找出路,抽出八十多个社员从事“浏阳花炮”等生产,每年收到社队企业转给生产队的工资二万多元。有了钱,就有了机械,有了化肥,农田面貌改变了,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了。一九七八年,这个每人平均只有二分八厘田的生产队,居然每人能分粮六百六十三斤,还卖给国家八千二百斤余粮,真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现在,胜利生产队的经验已在当地开花结果。一九七八年,它所在的和平大队亩产粮食二千二百八十三斤,它所在的公社粮食亩产一千六百三十九斤。
最后,再看看江苏的华西大队等单位。
江苏省的粮食平均亩产已超过八百五十斤,苏南地区过了千斤关。水网地区的特点是怕涝不怕旱。一九七七年雨水多,大减产。一九七八年连晴高温,大增产。若能建成灌溉和排水两套系统,再加上大量肥料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更上一层楼。著名的江阴县华西大队就是这样。这个大队一九七八年粮食亩产二千四百二十七斤(按晚稻栽插面积计算),十五年中增长了两倍。
华西大队的情况报纸上已经详细介绍过,这次记者去采访,着重了解附近社队向华西大队学习的情况。
前几年人们去华西大队参观,看到这个队的农业生产费用很高,除去成本,可以积累的就没有多少了。有的人不明白他们哪有那么多钱买化肥和机器,修建居民新村、教育大楼和电影院。后来才知道华西大队有个“聚宝盆”藏在农家大院里,这就是五金加工厂。这个厂投资十三万元,年产值七十多万元,年盈利二十多万元。他们把工业积累的资金,用来发展粮食生产;又以大量粮食为后盾,发展畜禽养殖业。
秘密公开后,远近社队都学习这种“为了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办法。两三年内,不少社队都赶上或超过了华西大队的水平。记者访问了华西四周的向阳、华明、前进、立新、华士、周七等六个大队。一九七八年,这些大队粮食亩产二千斤到二千四百斤,每人平均分配收入一百四十元到二百元。这些大队的居民新村,比华西大队更美观更适用。真是后来居上,一个赛一个,令人越看越高兴。
高速度发展我国农业的途径
各省农业先进单位的实践表明,无论山区、丘陵、平原还是水网地区,粮食生产都能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点五以上的高速度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走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各个农业先进单位差不多都是循着这条道路“起飞”的。
江苏省无锡县玉祁公社民主大队支部书记刘健华,年纪很轻,人称“小刘书记”。他根据本地农业先进单位的经验,提出了一个公式,工业积累的资金+副业提供的肥料=农业高速度。这个“小刘公式”传播很远,引起了农村工作同志浓厚的兴趣。记者与四省农业战线的同志讨论,觉得“小刘公式”很有意思,但还不够完整。许多同志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强大的经济实力,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赢得我国农业发展的高速度。人们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社员干劲加经济实力加科学技术等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起社员的干劲,一要国家推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并让社队有自主权,二要社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和按劳分配制度。这还不够,还必须使社队增产能增收,社员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由于长时间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记者采访过的先进社队在前两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不少毛病。尽管如此,可是由于他们有发达的工业、副业作后盾,做到了年年增产增收这一点,就激发出了社员很大的生产积极性。可以预见,随着农村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打碎了束缚社员手脚的一切枷锁,农民一定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来。
发展农业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包括财力和物力。这一点长期被人忽视。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空喊“思想革命化”,企图让农民勒紧裤带,单凭原始的犁耙锄头,去创造出个高水平的农业来,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现在,人们开始懂得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的重要性了,知道美国一个农民拥有的机械装备比一个工人所拥有的高数倍,因此才能以百分之四的农业人口养活全国的人而有余。但是,如果离开经济状况来侈谈农业的现代化,必然是空话。我国农民还穷,许多社队没钱,先进技术装备买不起也用不起,往往“望机械、化肥而兴叹”,许多地方出现农业机械积压滞销的现象。各省先进社队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兴办赚钱的工业、副业积累资金,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武装农业,促使农业高速度发展。
科学技术是重要的生产力。当前,不要说全国,就是记者采访的先进社队在科学种田方面也是很差的。现在,良种需要培育,土壤急待普查,肥料应该改进……。切切实实做好这些工作,将对农业增产起很大作用。
把勤劳刻苦著称于世的我国农民的干劲,从极左路线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两个“翅膀”,赢得农业发展的高速度是大有希望的! 新华社记者 喻权域


查看完整版本: [-- 鼓起社员干劲 加强经济实力 大抓科学技术——从川、黔、湘、苏农村看我国加快发展农业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