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的年青一代——记自卫还击战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某团四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3月 -> 我们的年青一代——记自卫还击战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某团四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孝峰 李耐因 1979-03-22 00:00

我们的年青一代——记自卫还击战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某团四连

第4版()
专栏:

我们的年青一代
——记自卫还击战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某团四连
当红河南岸的炮声还在隆隆震响,某团四连攻占柑糖外围三六九高地的英雄事迹就在部队里传开了。他们一个连,全歼了依托强固工事、据险顽抗的敌一个加强连和一个营的指挥所。四连和四连的英雄战士李起、张德海、张友宽、李仕成等人的名字,在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壕里传播着,激励着更多的人为捍卫祖国安全、捍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功勋。一位中年指挥员、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欣喜地形容他们
“具有压倒一切的气概,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
我们到达这个英雄连队访问时,战士们刚刚从自卫还击前线回到我国境内。身上还留有战场的风尘、脸上流露着胜利的喜悦的战士们,拔出刺刀作笔,在泥地上为我们勾画起战斗的进程。
“这里是三六九高地”,连指挥员、战斗中荣立一等功的张友宽说:“它同二一九高地、无名高地相连接,蹲在保胜—柑糖公路边。战士们说,它象一头蜷伏着的骆驼,看守着柑糖的门户。”这里山势陡峭,稠密的灌木丛和茅草掩护着纵横交错的战壕和地堡,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二月二十三日,就在这几座山岗上,我边防部队和越南侵略军的两个连队,展开了斗智、斗勇、斗坚韧的较量。一方依托有利地形和经营多年的强固工事,企图顽抗;一方硬是要从不利地位打上去,下定决心把敌人吃掉。战斗是激烈的,瞬息多变的。每一条战壕都经过短兵相接的搏斗,每一座明碉暗堡都发生过几番争夺。
“从哪里说起呢?”张友宽为难地说。
“就谈谈你自己吧!”
张友宽憨厚地笑了:“没啥好说的。”这位贵州毕节出生的老战士,不久前才提升为连指挥员,这次是他第一次打仗。但是,连里战士们称赞他:指挥得好,胆大心细,善于抓住战机,还亲自消灭了七个敌人。
部队向无名高地展开攻击。敌军的火力象暴雨一样从山上倾泻下来,前卫排的战士被压在坡下。子弹削断的茅草、树枝,索索地落在战士们身上。山半腰环形工事里的敌军,冒出半个身子向我军射击。
张友宽对身边通讯员喊一声:“隐蔽,不要动!”自己马上敏捷地跳到一块大石的后面,举起了步枪。他当战士时就获得过特等射击手的奖章。但是,那时是打靶。现在,他举起了枪,要用子弹保护战友,用子弹惩罚越南侵略军。他象在靶场上一样沉着、从容地扣动扳机:一个敌人倒下了,又一个敌人倒下了,第三个也倒下了……。身旁的通讯员给这神枪振奋了,竟然忘记身在子弹横飞的战场,跳起来连声喊:“打得好,打得好!”
敌军战壕里伸出的脑袋,刷的不见了。张友宽耐心地等待着。好一阵,突然窜出六、七个敌人,一窝蜂似地往山后跑。张友宽的子弹早已追上去,又有两个敌人被打倒,咕噜噜滚下山坡。剩下的敌人重新缩进战壕,不动了。这条战壕的枪声沉寂了下来。前卫排的战士跃身而起,绕道冲上山去。
二十五岁的一排长李仕成,也参加了我们的谈话。和张友宽的沉着老练相反,他热情、泼辣,眉宇间透露出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机灵。战士们说,排长的战斗作风也和他的性格一样:反应灵敏,说干就干,“冲得很”。他是这次攻打高地的前卫排的指挥。
部队向敌占岭坡发展,在一个坡坡上遭到敌人轻重火器的阻击。密密的茅草挡住视线,弄不清敌人的火力点在哪里,而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李仕成急得心里象火燎一样。“张仕六,跟我来!”他匍匐着向前爬,一米,两米,五米,十米……突然,一个火力点出现在面前,他们爬到敌人黑洞的枪口前来了。“快散开!”他们一个翻身从坡上滚下来。差不多同时,敌人甩出的四颗手榴弹接连落到李仕成的身边。机灵的李仕成左一滚,右一滚,手榴弹在近处爆炸,只有一小块弹片嵌进他的眉心。
“没事,小洞洞。”李仕成笑着对我们说。同时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包,打开来是一颗绿豆大的弹片。“你看,就这点大。我留着作个纪念。”
第二次,他学机灵了。他让第二班跟在身后,又摸了上去。他拨开草丛,瞄瞄准,一颗手榴弹飞过去。随着爆炸声,敌人的机枪哑了。就在这一刹那,李仕成猛然跳起来,一枪击毙了敌人的机枪手,又一梭子弹放倒三个张慌要逃的敌人。他把冲锋枪往身后一背,顺手抄起敌人的机枪,命令身后的战士:“把子弹箱给我扛上,跟我走!”就这样,李仕成领着战士们,用密集的火力追击着敌人,扫荡着敌人,为后续部队开路。
在攻击二一九高地的时候,几十个敌人嗥叫着反扑下来。李仕成不慌不乱,命令部队隐蔽好:“子弹上满,把敌人放近来打!”在他一声口令下,十几个敌人栽倒地上。一个戴大沿帽军官模样的人要逃,也被李仕成击毙。后来查明,这是驻守这里的敌军连长。
李仕成当排长的时间不长,也是第一次作战。我们问他:“你是怎样学会打仗的呀?”他调皮地笑了起来:“枪声一响就学会了。仗是打出来的嘛,你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保卫祖国,消灭敌人!”
在四连访问期间,我们特别注意到,这里的干部、战士怀着深沉的感情,怀念着在三六九高地攻击战中光荣牺牲的战友。在评功、评战、汇报、介绍中牢记着他们,赞扬着他们,就象这些烈士仍然生活在连队中一样。青年战士李起,就是他们经常提到的一个。
这件事发生在下午三点钟。这是攻击三六九高地主峰最紧张的时刻。敌人疯狂地挣扎着,要保守住最后的阵地。各种枪弹、炮弹向着攻击部队潜伏的开阔地带打来。指挥员正聚在炮弹坑里布置攻击线路。突然,山上敌人射出燃烧弹,一下把茅草点燃了。一人多深的茅草、灌木毕毕剥剥地爆响着,燃烧着。火卷着浓烟向我军阵地扑来。这是多么危急的时刻!
就在这时,守在阵地右侧的青年战士李起负伤了。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大腿,血染红了草地。班长抢上去为他包扎,他一把推开:“不要管我,你们快离开!”他拖着带伤的腿,迎着烈火,一边打枪,一边向前爬。战斗小组长李文军大声呼喊:“回来,快回来!”李起头也不回。
浓烟烈火把李起吞没了。但是,烟火中枪声依然在响。这枪声惊动了敌人,从敌军阵地上发射出来的炮火立刻集中到李起一边,把那里打得灰飞火迸。
伏在阵地上的战士的心,象撕裂一样疼痛:亲爱的战友,你此刻在哪里?
远远地,人们看到李起已经爬过第一道火墙。枪还在响,人还在爬,渐渐地又接近了第二道火墙……。被烈火烤炙着的战士们,充满了愤恨。他们象猛虎一样冲出开阔地,绕过火墙,向山顶打去。
战后,四连的干部、战士们来到被烈火烧焦了的李起身旁。人们已经认不出他的模样,只是从他胁下残留下来粉红色内衫破片,辨认出这就是富民县龙潭大队来的可敬可爱的战友。他,手里还握着枪,枪口还指向前方,在那里有两具也是烧焦的敌军的尸骸。
人们朝李起的身后望去。从李起负伤的地方到这里,足足有一百二十米。这是什么样的一百二十米啊!这里每一寸,都渗透着战士的坚毅勇敢;每一寸都渗透着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人们无法想象,人的肉体怎样能承受如此大火的烧烤;人们无法想象,火焰在他身下燃烧的时候,他是怎样坚毅地忍受着,而且带着受伤的腿,爬着,射击着,前进着……。
这是何等伟大的战士。他,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战友的安全,无所畏惧地迎着死亡走去。我们听着介绍,眼睛润湿起来,胸间犹如海涛澎湃。多少个家庭中有十九岁的孩子,他们正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这里也有一个十九岁的孩子,却在祖国的斗争史册上印下了自己的足迹。人民的召唤,斗争的考验,使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长大起来,成熟起来,肩负起了卫国的重担。
在英雄四连,人们还向我们介绍了另一个勇士——兰方虎。他也只有十九岁。但是,人们说:“可惜他不在,负伤住院去了。”
谁知巧得很,连部门口一声“报告”,进来了一位年青战士。小屋里顿时沸腾起来,屋外又冲进来一些人,把他紧紧围住。他们搂住肩膀跳呀,照着背上捶打呀,乱哄哄一片吵闹声。好一阵,指导员才笑着把他拉到我们面前:“这就是兰方虎!”
这是一位个子高高的火箭筒手。他眼睛大大的,机灵中间偶尔闪现出少年时代淘气的神影。他摸摸颈后的纱布,泰然地说:“已经好了,医院让出来的!”
用四连战士的常用形容词,这又是一个“冲得很”的战士。
兰方虎提着火箭筒攻上高地。这里草深坡陡,火箭筒使不上劲,真叫人恼火。突然前面有拉枪栓声,兰方虎就地一滚,子弹从他身上飞过去。他静悄悄地看着,前边草在动呢,有敌人。他一扬手投出一个手榴弹,一个炸死了,一个受了伤还在动。他飞奔过去,夺过一支冲锋枪,冲着坑道就是一梭子。现在,兰方虎有了两件武器:火箭筒背在身后,冲锋枪端在手里,逢到暗堡就炸,逢到敌人就扫,接连干掉了六、七个敌人,和李仕成、张德海、宋仕文、王又军、王立一道最先冲上了三六九高地的峰顶。我军已经攻克高地了,龟缩在峰顶下侧几座地堡中的敌营指挥所还茫然不知,继续在向山下射击。“干掉它!”六班副班长带着战士打下去。他们拨开草丛一看,一个穿着皮鞋,戴着大沿帽军官模样的家伙,还在那里乱窜。张德海跨前一步,照头就是一梭子冲锋枪弹,接着向地堡内甩了几颗手榴弹。敌人的营指挥所连同那个名叫黄国仕的大尉营长,在爆炸声中毁灭了。残存的地堡中还有敌人打枪。新四军老战士的儿子兰方虎,提着火箭筒飞奔上来,大声喊:“在哪里?给我指示目标!”随着战士王立的手指,兰方虎举起火箭筒在六米距离内发射一弹,把整个地堡打飞了。几乎在同一时间,兰方虎向后一倒昏了过去,一片弹片打中了他脖后。醒来的时候,他直觉得头晕。这位新四军老战士的后代,在走下火线时还背起一个重伤员,搀扶着一个轻伤员,虽然他到包扎所时又一次晕倒了。
战斗胜利结束了。夕阳以火红的光辉照耀着硝烟弥漫的山岗。我军四连全歼敌军一个连外加一个营指挥所,留在阵地上的七十一具敌军尸体,宣告着敌军的惨败。
在四连,几乎每一个战士,都有一段英勇战斗的故事。下面一个数字很有说服力,全连立一、二、三等功的人数,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我们告别了英雄四连。在回去的路上,我们想起某部指挥员、战斗英雄郭春声一句意义深长的话,他满怀激情和自豪地说:“从这些青年战士身上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那种坚韧不拔、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老传统,已经被年青一代接下来了。这是非常可贵的。”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正在我们的部队里活着,战斗着!不是三个五个,而是成千成万。
新华社通讯员 王孝峰
新华社记者 李耐因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的年青一代——记自卫还击战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某团四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