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勇敢的挑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3月 -> 勇敢的挑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赫声 1979-03-31 00:00

勇敢的挑战

第6版()
专栏:

勇敢的挑战
北京京剧团
赫声
清明节清晨,四周静悄悄的。在北京京剧团一间不到十二平方米的房间里,乐队的赵洵同志和殷文同志在审视经过一夜精心制作的花圈。她们的眼睛哭肿了。啊,小小的花圈,寄托了制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沉的敬爱和哀思,也表达了制作者对野心家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的无比仇恨。她俩望着花圈,陷入了沉思。敬爱的周总理,一月间您离开我们的时候,有人不让我们开追悼会,不让戴黑纱。清明节来了,他们还想阻挠人们对您的悼念,不让送花圈,妄想在人们心中抹掉您的光辉形象,真是白日做梦!总理啊,我们给您送去一个并不精致的花圈。您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为了早点把花圈送到天安门广场,她俩满怀深情地给花圈系上了挽带:“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落款是“北京京剧团二同志”。九点半钟,她们把花圈送到纪念碑前。在浩瀚的花圈的海洋中,她俩的花圈小得不易被人看见,但它以一片赤子之心,投入了汹涌澎湃的时代激流之中。
有谁想到,剧团这两位普通演奏员送的这样一个并不显眼的花圈,却象一个炸雷惊动了“四人帮”把持下的文化部。“样板团”有人送花圈,这还了得!电话一个接一个:要迅速查明,是什么人送的。
深夜,一辆小轿车开足马力,发疯似的奔驰在西郊的柏油公路上,两盏明亮的车灯,就象饿狼的双眼,正在把猎物追赶。车上坐的是剧团党委书记,他是刚从熟睡中被拉起来追查这件事的。他的心中象有七、八个吊桶上下翻腾。刚才电话里的怒斥声还在耳边轰响:“知道吗?你们团有人送花圈,部长让立即查明,不许拖到明天!”
剧团党委书记驱车来到了赵洵和殷文同志的住处,责问:“你们为什么要送花圈?”
“为了悼念周总理。”
“你们不知道有规定吗?”
“不知道。”
“上午十一点就传达了电话通知。”
“我们送花圈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半。”
难堪的沉默,尴尬的场面,结果是来者不欢而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清晨,上班铃声刚响过,“四人帮”的亲信于会咏满面怒容,杀气腾腾来到北京京剧团,开口就狂喊:“你们怎么搞的,这事竟发生在‘样板团’。我早就讲过,要注意培养对首长的信念。”“‘样板团’送花圈是给我们首长脸上抹黑!”“一定要查明为什么偏要写上北京京剧团!”由于气和急,他那沙哑的嗓子更加沙哑了,本来铁青的面孔变得更加难看。
而在纪念碑前,此刻人们正在互相传告一件新闻:“‘样板团’有人送花圈啦!”“是北京京剧团的两个同志送的。”很多人上前争看。热心的人把它牢牢拴在石栏杆上。人们能够想象这个小小的花圈来得不易,因而更加赞美。小小的花圈,表明了“四人帮”严密控制的“样板团”并非铁板一块。它就象一滴水珠投进了波涛翻滚的大海里,和大海汇合在一起。它代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意,勇敢地向恶势力挑战。
一位老农来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周总理。 刘霆昭摄(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勇敢的挑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