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入唐求法巡礼记》——日本名僧圆仁在唐代中国的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4月 -> 《入唐求法巡礼记》——日本名僧圆仁在唐代中国的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元明 1979-04-29 00:00

《入唐求法巡礼记》——日本名僧圆仁在唐代中国的见闻

第6版()
专栏:中外交流史话

《入唐求法巡礼记》
——日本名僧圆仁在唐代中国的见闻
吕元明
日本著名僧人圆仁,于九世纪中叶来中国求佛巡礼,回国后以日记体写下了一部名叫《入唐求法巡礼记》的书。
这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记录,它不仅是中日古代交往的资料,也是广泛记载中国唐朝后期社会各方面情况的著述。其中有些情况是中国史书上所没有的,因之就更显得可贵。这部著作自近世发现手抄本以来,已广泛引起日本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日本文史学家冈本正之,美国史学家赖肖尔,都写过引人注意的论文。但我觉得,在很多论文里对巡礼记里的一个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巡礼记对中国劳动人民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生活情况和命运的描写。
圆仁怀着巡礼中国的愿望,乘遣唐使船于公元八三八年七月到达长江口处,不料未及靠岸,就在一场雷轰涛吼的大风浪中毁了船,险些丢了性命。他到达扬州后,经淮北坐海船到山东半岛东端的靖海卫,从这儿折向西行,越黄河走到山西五台山,再南下到达唐首都西安。在西安住了差不多五年。八四七年七月回国,在中国生活了九年多。
圆仁从山东半岛东端准备西行的时候,正是连年歉收,饥荒遍地。圆仁的途中见闻是:“傍北海行,比年虫灾,百姓饥穷,吃橡为饭。”巡礼记详细记载了山东各地的米价。登州粟一斗三十文,粳米一斗七十文;到了莱州粟就涨到一斗五十文,粳米就涨到一斗九十文;再往西行到达青州,粟价一斗跃至八十文,粳米价跃至一斗一百文了。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到,登州越往西,灾情就越重。
他讲到河清一个村庄的农民和他们一起喝“榆叶羹”,以果饿腹。从山东到河北一路上的寺庙,也破乱不堪,有的连饭也吃不上。在河北境内,他们喝过糠米混合的粥。
在唐朝后期封建统治败落下,天灾和人祸是并行的。封建官僚和地主阶级的盘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贫困和死亡。作为一个僧人,圆仁当然认识不到阶级压迫的问题。但是,他的巡礼记给我们留下了可以作为阶级压迫分析的可贵记录。巡礼记载,唐武宗派兵征伐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割据,久攻不下,官军便在前线抓来一些“牧牛儿”、“耕田夫”,送入京城,妄称捉来叛人。皇上一纸令下:“于街衢而斩三段”。这种“牧牛儿”、“耕田夫”,不断送来,送来即杀。圆仁以愤然的笔调写道:“寻常街里被斩尸骸满路,血流湿土为泥。”圆仁还揭露,每杀死这些无辜人民,官兵就割下眼睛来吃。“诸坊皆云:‘今年长安人吃人!’”
唐朝朋党、宦官之争,也给人民群众带来苦难。唐武宗在杀死仇士良等四个宦官的时候,连男女奴婢等“尽杀破家”。这个事件之后接连三天,长安发生大火,烧了四千多户人家。
生活在九世纪的圆仁不可能注意到人民群众的愤怒和反抗,他的宗教观点限制着他的视线。但是他的巡礼记里也还客观地记载了人民群众的某些不满情绪。在他路经灾区的时候,常使用“人心粗刚”的用语。所谓人心粗刚,其实是人民的不满的表现。唐武宗信奉道教,人民群众却不支持,弄得“天子惊百姓不来”。圆仁记下一件军队哗变的事:打败回鹘归来的官军,很疲劳,陈请就近回家看看,皇帝却要他们去打刘从谏,结果引起三千人的哗变。只是由于残酷镇压,这次闹事才平息了。这样一些记载对于了解唐朝人民群众的反抗,也是有价值的。
圆仁的这本巡礼记,可以说是九世纪中国劳苦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查看完整版本: [-- 《入唐求法巡礼记》——日本名僧圆仁在唐代中国的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