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陕西发现两处西周早、中期宫殿建筑遗址 对研究西周的社会制度和中国建筑史具有重大意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5月 -> 陕西发现两处西周早、中期宫殿建筑遗址 对研究西周的社会制度和中国建筑史具有重大意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兆麟 1979-05-23 00:00

陕西发现两处西周早、中期宫殿建筑遗址 对研究西周的社会制度和中国建筑史具有重大意义

第4版()
专栏:

陕西发现两处西周早、中期宫殿建筑遗址
对研究西周的社会制度和中国建筑史具有重大意义
据新华社西安五月二十二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兆麟报道:经过考古工作者三年多的发掘,在陕西省岐山县和扶风县发现了两处西周早、中期宫殿建筑遗址。其中一处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比较完整的中国廊院式建筑遗址,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使用瓦的建筑物。这两处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西周的社会制度和中国建筑史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对这两处建筑遗址进行鉴定和评价,并研究如何保护问题,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四月在陕西扶风县召开了现场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考古学家、古建筑学家有四十多人。
岐山、扶风两县的大部分地方,先秦时期称作为“周原”。它在西安市的西边,相距约一百公里。据史书记载,周代初期曾经在周原建都达百年之久。此后周原虽然失去了都城地位,但因它是周朝的发祥地,祖先宗庙建立在这里,成为周人顶礼膜拜、祭祀祖先的重地。西周都城和建筑历经二百多年才毁于战火。
周原遗存了极为丰富的西周文物。从一九七六年春天起,在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的安排、组织下,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开展了三年多的发掘工作。在岐山县京当公社凤雏村发掘出距今约三千一百多年的西周早期廊院式宫殿建筑基址,在扶风县法门公社召陈村发掘出距今二千九百年以上的西周早、中期宫室建筑群基址。同时,还出土一批价值很高的甲骨和青铜器、陶器。
凤雏村的廊院式宫殿建筑基址,埋于地下约一米左右的地方,基址南北长四十五点二米,东西宽三十二点六米,面积一千四百六十九平方米。全部房基建筑在约一点三米高的夯土台基上,座北朝南。南边大门前有影壁,门道两侧为东西门房,各三间,通过门道即进入中院。内有三个大台阶通向前堂大殿,这是个有一百零五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大殿后有过廊,过廊两侧各有八米见方的小院,过廊尽头是东西排列的五间后室。庭院两侧为东西厢房,面朝院内,东西各九间。整个基址是由若干个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群体建筑,北方至今流行的四合院可以从这里找到渊源。它的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排水设施科学合理,建筑用材除用木料立柱,石头作础外,当时已用土坯作墙,并首次发现我国最早的瓦。这些瓦只是用于房脊上。根据它的建筑质量、规模和形制,考古学家和古建筑学家们分析,它是西周早期宗庙一类的宫殿。
召陈村的宫室建筑群基址,有八座建筑,分布在近六千平方米的面积上,除一座可能是西周早期的建筑外,其余均为中期建筑。它们的特点是各座建筑的房顶全部用瓦覆盖,现已发现的带有瓦钉、瓦环的板瓦、筒瓦,以及不同纹饰的瓦达数十种之多。这些建筑的网状木柱布局很有规律,最粗的柱础直径达一点九米,这足以承担瓦顶的重量。
西周时期这样的宫殿遗址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参加座谈会的学者、专家感到十分兴奋,给予很高的评价。大家在座谈中一致认为,周原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要认真保护,并加强研究工作。


查看完整版本: [-- 陕西发现两处西周早、中期宫殿建筑遗址 对研究西周的社会制度和中国建筑史具有重大意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