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实际出发办地方工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5月 -> 从实际出发办地方工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朔冬 1979-05-25 00:00

从实际出发办地方工业

第3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办地方工业
李朔冬
办地方工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很大,各地资源条件不同,工业基础也不同。
发展工业,要有钢。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是不是一定要发展钢铁工业?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有的省、区,煤、铁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有的地区,煤、铁矿产资源贫乏,发展钢铁工业就会投资多,花费的人力、物力多,收效慢。
十多年来,有的地方办起了钢铁工业,生产了大量生铁、钢材,对发展机械和其他工业,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也不能不看到,为了发展钢铁工业,确实耗费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的精力。就以财力来说,用于钢铁工业的投资和弥补亏损的资金,粗略计算,生产一吨钢材(包括生铁折算的钢材在内)的投资,约需四百元,也就是说,每万元投资只产钢材二十五吨。造成钢铁工业的投资大和亏损大的因素比较多,而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铁矿和焦炭资源贫乏。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我们硬搞“无米之炊”,其结果势必会影响经济的迅速发展。毛泽东同志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发展地方工业。例如,我国南方有色金属矿藏很丰富,有大量的锡、锑、锌、铝、铅等。以锡、锑、铅、锌四种有色金属工业为例,如果用生产的产品上交国家换钢材、与外省协作换钢材和串换外汇进口钢材,每万元投资于锡、锑、铅、锌建设,可换得钢材一百三十九点三吨。这还没有把外贸部扣除我们串换外汇的百分比数计算在内。可见,发展有色金属换钢材比自己直接生产钢材更合算。因此,通过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来串换钢材,发展工业,是这些地方发挥长处弥补短处的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
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工业化的方针呢?不是的。这正是正确地执行工业化的方针。大家知道,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就全国范围讲的。至于每个地区,则应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在全国工业的“一盘棋”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所长,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不问资源、技术等具体条件,千篇一律地强调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地、县发展工业都要有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就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巨大浪费。基于上述认识,在调整国民经济的时候,对于地方工业的发展也应当作适当调整。在缺乏煤铁资源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直接用于钢铁工业的投资。除此之外,还可以压缩一些工业企业的投资,例如小氮肥厂生产的氮肥,耗煤、耗电多,成本高,多数亏损,不如建大厂合算。因此小氮肥厂也不宜再扩建、新建。总之,对现有的厂矿应作全面的分析研究,有的要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有的因为煤、电资源不足,造成长期亏损的,应考虑合并或停产。对那些资源少、质量差、利润低、销路不好的工业产品,要考虑作适当的限制和压缩。把这些工业压缩下来的资金,转移到发挥地方长处的工业方面来。例如把一部分转移到有色金属工业上来,这是一件大有可为的好事情。
同时,还可以把压缩下来的一部分资金转移到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方面来。发展轻工业,既可以利用现有的企业来搞,也可以发展社队企业,把在农村生产的农产品直接加工成商品,在市场销售。这对发展农业,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南方水电资源丰富,还可以把一部分资金转移到发展水电方面来。当前工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是能源不足,如果使大、小水电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可以大大地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


查看完整版本: [-- 从实际出发办地方工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