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建议成立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7月 -> 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建议成立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徐占焜 唐庆忠 1979-07-30 00:00

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建议成立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
——建议成立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
经济界许多同志都主张改革管理体制,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经济手段之一,就是组织各种专业公司和联合公司。目前,丝绸工业和贸易部门的同志呼声特别强烈,他们建议成立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价值高,换汇多,出口量大,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个大宗出口商品。目前国际市场上丝绸畅销,中国丝绸享有很高的声誉,供不应求。丝绸出口,大有前途。努力发展丝绸工业,换取更多的外汇,对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丝绸行业的管理体制,不适应丝绸生产和出口的需要。
丝绸行业的特点,是茧、丝、绸和供、产、销一环扣一环,那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给整个丝绸的生产和出口造成损失。而现行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病就是供、产、销脱节。分管茧、丝、绸的五个部门,各有各的要求,目标不统一,步调不协同,各行其是,各搞一套。管种桑、养蚕的农林部门在育种、养蚕工作中,往往重视蚕种好饲养,少发病,少吃叶,多产茧,而忽视茧子的质量。如浙江省一个县的农业部门,去年发了一万三千多张容易养、产量高的蚕种,但是这种蚕茧出丝率低,缫出的丝纯度差,质量不好。浙江省工业部门算了一笔帐,如果用这些蚕种的茧子缫丝,工厂将损失二百七十三万元。管收茧、烘茧的供销部门则往往注意节约烘茧费用,忽视工业部门容易缫、出丝多的要求。管缫丝、织绸的纺织部门为了完成八大指标,往往对外贸和商业部门适销对路的要求重视不够。生产丝绸的工厂不了解国际市场需要,外贸部门又不了解工业生产情况。去年秋季广州交易会上,外商提出要购买苏州生产的娄香绉,推销员不了解情况,回答说没有货,实际上库存了四万多米。这种供、产、销脱节的管理体制,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丝绸工业的发展。
现行供、产、销脱节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了丝绸生产和出口的严重障碍,许多同志说,如果不改革管理体制,丝绸生产和出口就不可能迅速发展。他们建议尽快成立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把农、工、贸各个部门和供、产、销各个环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国成立中国丝绸总公司,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用经济手段管理茧、丝、绸和供、产、销(包括外销和内销)全部业务。总公司在重点产区,如浙江、江苏、上海设立分公司。不论总公司和分公司都不是行政管理机构,而是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公司从原料抓起,协助农林部门对蚕桑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改良蚕种;通过订合同的办法,按质论价,促使供销部门做好收茧、烘茧工作;统一安排缫丝、织绸、绢纺、丝绸印染、丝绸复制等工厂的生产和基建计划,搞好生产调度和综合平衡;统一经营丝绸内外销业务,大力发展出口丝绸,不断扩大外销,负责做好对外谈判、出国考察、签订合同、履行合约等工作,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查研究;加强对丝绸科研工作的领导,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职工的技术、文化水平。这样的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可以克服上述丝绸行业现行管理体制的两大弊病,作到目标一致,步调整齐,团结协作,发展生产,扩大出口。同时,用经济组织代替行政机构,可以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层次和中间环节,精简机构、减少层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我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销能力。
新华社记者 徐占焜 唐庆忠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建议成立供产销“一条龙”的丝绸公司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