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歙县南乡退耕还林的启示——皖南山区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7月 -> 歙县南乡退耕还林的启示——皖南山区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礼贶 周郁夫 1979-07-30 00:00

歙县南乡退耕还林的启示——皖南山区见闻

第2版()
专栏:

歙县南乡退耕还林的启示
——皖南山区见闻
歙县是皖南山区的一个县,历史上一向以林茶为主,是驰名中外的“屯绿”茶、三潭枇杷、金丝琥珀蜜枣、徽漆等的主要产地。但是,近十余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毁林种粮,使这个富饶山区,变成了穷山窝。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徽州地委和歙县县委打破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精神枷锁,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确定南乡山区以林茶为主的生产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五年内把南乡的十九万亩宜林不宜粮的山地全部退耕还林,把南乡建成为盛产林、茶、茧、药材、木本油料和干鲜果的地区。这个方案得到安徽省委和省革委会的大力支持,去年专门拨给南乡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指标一千多万斤,还投资六十万元。
南乡人民受到巨大鼓舞,积极性很高,去冬今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退耕了不宜种粮的六万亩山地,及时改种了茶叶、杉、桐和其它经济林。目前,各社队正在搞好苗期管理,力争早成园,早成林,早收益。
由于近十几年来山区财富损失严重,现在,要退耕还林,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遇到的是粮食问题。退耕还林,势必暂时减少粮食产量,怎么办?有的同志主张由国家全部包下来,上面给多少粮食,就退耕多少地。
歙县县委没有按照这种意见办,他们合理使用国家支援的粮食,又不完全依赖国家的帮助,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努力挖掘本地粮食生产潜力,积极建设现有粮食基地,在提高粮食亩产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进行退耕还林。
其次,山区林木生产的周期性长,投工大,收效慢。要退耕还林,资金从哪里来,社员目前的生活又怎样提高?南乡的办法是,立足本地资源,广开财路,在抓好长期建设同时,千方百计抓当年收入。我们来到南乡条件最差的金川公社,这里退耕还林搞得热气腾腾。这个公社的查坑大队,原有山上旱地七百多亩,去冬今春退耕四百多亩,当年约少收粮食十多万斤,黄豆三万来斤,折款约一万九千多元。大队利用本地资源,新办起了石灰窑、蘑菇房、畜牧场、养兔场、蚕桑场等。这样,预计今年可增加收益二万多元,退耕还林不减少当前收入,今后还有更大的收益,群众越干越欢。
退耕还林也要因地制宜,绝不能搞“一刀切”,南乡本着这个原则,对这里出产的金丝琥珀蜜枣、竹铺大方茶、徽州柑桔、三潭枇杷、徽漆等著名土特产品,以原产地为中心建立基地,扩大生产。一般地说,山区什么地方种什么树,或种什么果,要看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群众的生产习惯。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去领导山区生产,不能随心所欲地坐在屋里想“点子”,否则就难免做出劳民伤财的蠢事来。
本报记者 王礼贶 周郁夫


查看完整版本: [-- 歙县南乡退耕还林的启示——皖南山区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