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访日印象(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7月 -> 访日印象(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柏生 1979-07-30 00:00

访日印象(下)

第5版()
专栏:

访日印象(下)
柏生
在杜鹃盛开、春色宜人的日本农村,到处水绿山青。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看不到荒山秃岭。山上大都是人工种植的柳、杉、松,也有些竹林、阔叶树和灌木丛。林间泻出湍急的溪水潺潺作响,令人心旷神怡。日本很重视植树造林,全国森林覆盖面积约达百分之七十左右。一位到过中国的日本朋友说,中国幅员辽阔,我相信那些荒山秃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变成果树成荫、良材蓊郁的乐园。
日本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农业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还有少量的小麦、大麦、大豆等。水稻生产已经实现全盘机械化。由于这里是个体经营,地块小,很少看到大型农业机械,几乎全是中、小型的。拖拉机一般都是多用途复式机械,可同多种农机具配套,扩大了作业范围,操作灵活,便于精耕细作。五月下旬,我们来到日本海沿岸的新潟、富山、福井,这里是日本的鱼米之乡,稻田里秧苗青青,渠道里流水涓涓。农民们热情地介绍说,日本农村里已经普遍采用温室塑料秧盘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塑料秧盘的规格全国统一,并且同插秧机配套。塑料薄膜棚,有通风保温和地下管道喷灌等设备。机械化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
参观访问中,我们感到日本农业很重视先进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普及。各地区大都设有科研机构,县里有综合性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综合试验场,还有其它专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设备齐全,任务明确,分工细致,讲究实效,各部门之间很少重复劳动。山口县农林次长长谷川说:“农村中享有最高威望的是农业技术普及员。”这个县农业人口三十七万人,就有技术普及员六百多人。
日本的牧业、渔业、蔬菜、瓜果等方面的生产,现代化水平也很高。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种新鲜肉类、蔬菜和水果。农村中种子培育和供应、饲料加工和供应,蔬菜、瓜果、花卉的栽培,都实现了工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了农业协同组合法。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到町、村,都组织了农业协同组合,把分散的个体农户,纳入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农业体系。由于他们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农业,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易解决的矛盾,粮食作物的生产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虽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但是追逐利润、互相竞争给日本农业带来了灾害。由于工业产品大量出口,为了平衡贸易,又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粮食与饲料,因而出现了“大米过剩”,可以看到生荒地和熟荒地。大批农民弃农进城,为资本家提供廉价劳动力。
我们在访问中对日本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一些接触。日本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比较好,普遍采用电化教学。在一些小学,教室里都有彩色电视机、幻灯机。课桌上放着录音机,还有录像机、复写机、电影放映机等等。学校里有设备完善的体育馆、音乐教室和科学实验室等等。日本法律规定,家长要保证孩子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说不论是谁,都要读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日本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徽、校训、校歌。要求学生重视本学校的发展历史,教育和培养学生对母校的自豪感。学校要求学生严格,重视对学生的社会礼节教育。学生服装整洁、美观。全国中、小学生按季节不同穿规定的服装,女学生不许涂口红、画眉毛。国家法律规定,二十岁以下的学生不许抽烟喝酒,如有违犯,要受处罚。学校环境清洁。学生进入教室常常要另换一双室内鞋。
学校里有许多课外读物,教室里摆着许多书籍和期刊杂志。日本出版界将各国古代和现代著名文学作品改写成通俗易懂的读物,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日本的一般中小学校里,除了有室外运动场外,还有室内运动场。学校里陈列着许多体育优胜奖杯和奖状。中学里都有乐队。
除了学校教育外,社会上也广泛创造条件,帮助青少年扩大知识面。在北海道室兰市青少年科学馆里,分别有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地质、生物等科目。室兰市虻田町有珠山下有一个火山科学馆。馆里有模拟火山爆发过程的机械模型,可使青少年增加对火山爆发的一些感性知识。
我们在访问中感到青少年教育中也有一些问题,如“电视公害”。在日本,每家都有电视机,每天几乎二十四小时都有电视节目,而这些节目不少是没什么教育意义甚至是有害的东西。学生放学后往往坐在电视机旁消磨时间,这是使家长们头痛的问题。此外,缺乏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
有的小学校规定:“努力成为一名好的家族成员。”当好一名家族成员,这是多么狭小的天地啊!因此,有的中小学生由于感到前途渺茫,出现了自杀的现象。仅去年,全国就有九名小学生、九十一名初中生、二百三十五名高中生自杀。
日本的大学生有几个苦闷:一是学费贵,一是就业难。由于现代化生产,各工厂、企业招工名额少而严格,要找到一个合乎理想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一些大学生十分苦闷,有的甚至自杀。一位日本朋友说,他一家三口人,爱人不工作,女儿上大学。他每月收入三十万日元。女儿每年学费四十万日元,加上生活费、住宿费等一年要上百万日元。现在只供一个女儿上大学,尚可凑合,若是供两个人上大学,就紧张了。
我们在日本还曾参观访问了《读卖新闻》社,接触了日本新闻界的不少朋友。
《读卖新闻》在增进中日友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最近,《读卖新闻》社在上野公园参与发起和举办了中国汉唐文物展览会,参观者达三十多万人次。为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读卖新闻》采写了《三十岁的中国》,在报上连载,受到读者欢迎。此外,还在《读卖新闻》自己的电视台播放在中国拍摄的实况,也很受欢迎。
据介绍,《读卖新闻》社拥有采访用的小型飞机三架,直升飞机四架,专用采访汽车一百一十二辆,还有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棒球队以及娱乐场等等。报社拥有六个印刷厂、七十八台轮转机。
日本新闻工作者工作是很紧张的,经常看见他们奔跑忙碌,大汗淋漓。因为要抢新闻,他们不能不讲求时效,真是分秒必争。在采访中,他们提问有准备,不拖沓。有一次,我们看了一场民族歌舞演出,日本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在演出后请了几位中国客人进行录音采访,整个采访时间不过五分多钟。
日本记者在采访中十分注意礼貌,许多记者在采访前先行礼问候,采访后又鞠躬致谢。不少记者掌握一至两门外语,许多记者都在努力学习中文。
我们还听说日本流行着吟诵中国古诗。据说,如同围棋一样,吟诗水平高低分为九段。我们中的一位四川同志说,他听到过一位日本朋友吟咏李白的《峨眉山月之歌》。在我们离开富山新港时,一对日本夫妇用半导体扩音器向我们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日本听到吟咏李白、苏轼的诗词,倍觉亲切,令人深深感到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是多么源远流长。
在访问中,我们还结识了一位二十四岁的年轻姑娘杉山万里子,是日本共同社的见习记者。她的父亲是亚非记协书记处书记杉山市平,现在北京。她从小就跟父母在北京长大,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不久前从北京大学毕业,就回国参加新闻工作。她年轻好学,热情谦虚,勤勤恳恳,一路上不仅努力采访,还和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和感情。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长崎港和日本朋友分别的那天上午,我站在码头上,正出神地望着告别的人群时,忽然一个身材窈窕的日本姑娘的身影,从舷梯旁出现在我的眼前。啊!是她,杉山万里子。她紧紧地拉住了我的手。我们彼此激动得不知如何倾诉自己的心情,只是呆呆地对望着。依依惜别的情思,萦绕在我们心上,泪水湿润了我们的眼睛。她那温柔清秀的音容笑貌和亲切的叮咛,同许许多多日本朋友们的诚挚的面容一起,至今仍深深留在我的心上。


查看完整版本: [-- 访日印象(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