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伊拉克北部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7月 -> 伊拉克北部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若 马世琨 1979-07-31 00:00

伊拉克北部行

第6版()
专栏:

伊拉克北部行
十月十五日,在伊拉克七月革命胜利十一周年前夕,伊拉克新闻部组织应邀前去参加庆祝活动的一百多名外国记者,到库尔德族聚居的北部自治区参观访问。室外是摄氏四十五、六度的高温,汽车往返需要十五、六小时的行程,但记者们却个个兴趣盎然。显然,由于世所共知的原因,“库尔德”这个名字对记者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伊拉克北部自治区包括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和杜胡克三省。该区北邻土耳其,东接伊朗,山地起伏,形势险要,是伊拉克北部边陲的锁钥,也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伊拉克二百万库尔德人大都居住在这里。一九七四年三月伊拉克政府宣布允许三省实行自治,组成北部自治区。
汽车一出巴格达,便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出人意料的是,装有空调设备的大型轿车使人如坐春风。那宽阔平坦、乌黑锃亮的柏油公路一直延伸到北部穷乡僻壤。汽车虽以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的速度行驶,但乘客毫无颠簸劳顿之苦。据介绍,过去几年中,伊拉克政府在修筑公路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度,自治区已经建成的公路总长度达一千四百公里。今年,光在埃尔比勒省就已着手建设五十三条公路,全长达一千四百公里。其中长度达三百五十公里的二十三条公路,将于今年内完工。在苏莱曼尼亚省,长度为五至八公里的十七条公路,也已动工修建。杜胡克省正在修筑中的公路共有十四条,全长五百七十多公里。在旅途中,我们不时地看到正在修建的公路,有的刚打好路基,有的正在铺沥青。它们象一条条长蛇,蜿蜒在长着芨芨草和骆驼刺的等待开垦和改造的土地上。可以想象,这些公路建成后,将会形成一个公路网,不仅可以联系本区的城市和乡村,而且能把自治区和内地联接起来,这对于自治区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对于巩固国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治区的工业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庆前夕,伊拉克报刊对此作了不少报道。据报道,这个从前连火柴和香烟也不能制造的穷地方,如今已经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毛纺厂、棉纺厂、卷烟厂、糖厂、饲料厂、水果罐头厂、奶制品厂以及砖瓦厂、水泥厂、混凝土制件厂、发电厂等。这些工厂大都建在原料产地,使原来因交通闭塞运不出去的农牧产品可以就地加工。如毛纺厂设在以盛产羊毛著称的埃尔比勒省,罐头厂建造在伊拉克的“水果之乡”杜胡克省。现在,自治区生产的许多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区的需要,而且远销全国各地。在首都巴格达,不论在现代化的商店,还是在古老的临街而设的小市场,随时都可以买到北部自治区生产的罐头、香烟等产品。工厂的大量兴办,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自古以农牧为生的库尔德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工人。
北方三省是伊拉克最重要的农牧区。这里地中海式的亚热带气候,也很适宜于各种瓜果的生长。但以前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全靠驴驮肩挑,致使许多农副产品因没法运出而白白烂掉。今天,这里的农牧民再也不用为此发愁了。在旅途中,时常有满载活羊和西瓜、桃子的货车与我们的车子迎面而过,它们在当天就能将自治区的土特产运往巴格达和南方其他城市。当地朋友告诉记者,政府为促进自治区农业的发展,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兴修水利,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等。根据一九七五年颁布的一项法令,将大约六十八万七千多公顷的土地分配给九万一千四百多个农户,并随后组成了三百七十多个合作社。据说今年自治区农业收成不错。记者沿途看到,在早已收割完了的麦田里,一垛垛麦秸,在烈日照射下,闪动着金色的光芒,时有黑白间杂的羊群放牧其间。
在距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不远的新兴旅游城沙拉拉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自治区执行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卡迪尔宣布,本财政年度国家拨给自治区的经费是一亿六千五百五十万伊拉克第纳尔(约合五亿五千万美元)。对于面积不过八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二百万的一个地区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伊拉克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随着石油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家对自治区的拨款也将逐年增多。一位伊拉克记者颇为幽默地拍拍自己的口袋又指指脑袋,对记者说:就自治区今后的发展来说,缺的不是钱,而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专门人才。
事实确实如此。过去,这三个边远省份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全区绝大多数的人是文盲,懂点现代技术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伊拉克政府特别重视发展本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过去几年中,政府每年都向农村派出扫盲队,赠送电视机,对群众进行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有关当局还拨出五千九百多万第纳尔的巨款项作为教育费用,建立各种类型的学校。不久前又开办了八所农业学校和师范学校,并着手扩建苏莱曼尼亚大学。政府还鼓励城市大中学校的毕业生到自治区任教。在自治区举行的文艺演出会上,记者碰到了一位当地人打扮的中学教员,他讲得一口相当流利的英语,很引人注目。他告诉我们,他是巴格达大学英语系的毕业生,自愿到这里当一名山村中学的教员。他说,他很同意当局的这一说法:不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水平,要进一步开发建设北部自治区是不可能的。
当晚,我们宿在沙拉拉锡的一家山间旅馆。坐在旅馆前面的小花园中,顿觉习习吹拂的凉风是这样的爽身清神,园中普普通通的花木,似乎比别处任何奇花异草都显得名贵。这时,我们才理解为什么伊拉克朋友把这几个去处称为“旅游胜地”。这里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地势较高,山坡上有一些树林,因而气候较别处凉爽。但这一切不仅在伊拉克,而且对“只见沙漠不见山,烈日炎炎似油煎”的不少海湾国家来说,也是得天独厚。伊拉克政府十分注意利用这里的天时地利发展旅游业,在这里修建盘山公路,增设交通工具,建造旅馆,种植树木。新建的旅馆有七、八层的大楼,也有侧面成三角形、色彩斑斓的简易房屋,还有床位不多、食宿皆包的家庭式小客栈,适应游客的不同需要。每年都有大批来自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以及西方的旅游者到此避暑。
对北部自治区两天的访问是短暂的,但所得到的印象却是深刻的。我们深深感到,具有高度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的伊拉克各族人民,有充分的力量挫败外部势力的分裂阴谋,在维护国家独立、发展各地区的经济、加强民族和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新华社记者 张若
本报记者 马世琨(附图片)
伊拉克荷美亚深海油港。伊拉克为了保证原油出口任务顺利完成,大力加强荷美亚深海油港的管理,使该港年输油量不断增加。新华社记者 熊仲琪摄本报社址:北京 电报挂号3838 电话中继线556361、551531 定价每月一元五角 今日六版 零售每份五分北京地区天气预报白天多云 风向 北转南风 力二、三级 最高气温30度夜间 多云转阴有零星小雨 风向 南转北 风力一、二级 最低气温22度八月一日多云间阴有小阵雨


查看完整版本: [-- 伊拉克北部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