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坐轿”与“抬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8月 -> “坐轿”与“抬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博平 1979-08-31 00:00

“坐轿”与“抬轿”

第3版()
专栏:思想评论

“坐轿”与“抬轿”
王博平
在旧时代,凡达官贵人出门,都喜欢坐轿。那个时候,轿子不仅是剥削阶级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而且被用来作为显示身份的标志。坐轿者是老爷、少爷、太太、小姐,抬轿者是穷轿夫、贫苦农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在旧社会,还有着另一种“坐轿”和“抬轿”。北洋军阀时代,某军阀会见洋人时,在洋人身边放了个臭屁,洋大人很不高兴,场面十分尴尬。这时,随从在侧的上尉副官立即大声报告说:“报告大人,自己该死,放了个臭屁。”军阀当着洋大人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他几句,令他退场。事后,人们发现,这位上尉随从立即换上了上校的肩章。这种“抬轿”与“坐轿”者的关系,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今天,出门坐轿的社会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但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坐轿”和“抬轿”的现象。这种“坐轿”和“抬轿”的旧习气之所以在一些人身上复活,主要责任在于“坐轿”的人。事实证明,哪个单位盛行吹吹拍拍之类的歪风,这个单位的领导者必定是喜欢阿谀奉承的,也就是喜欢“坐轿”的。有一些单位,明明工作很成问题,听到的却是一片“在××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伟大成绩”,等等。如果领导不爱“坐轿”,上述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呢?“坐轿”和“抬轿”的歪风既然主要是领导带出来的,要纠正这股腐朽庸俗之风,关键也在领导。如果领导作风正派,坚持党的原则,那么,即使有人钻头觅缝来“抬”你,你坚持不“坐”,并且劝阻他,批评他,抵制他,这种风气是不难纠正的。
话又说回来,假如只是有人想“坐轿”,而无人肯“抬轿”,这想“坐”的也就“坐”不成。但事情并不这样简单。这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为害,造成的流毒、影响大,在有些人眼里,“抬轿”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抬轿”者花本钱,费心血,“吹喇叭”、“抬轿子”,换来的是“坐轿”者的满意、喜欢与信任,从此,提工资、拿“党票”有了保证,职务可以一提再提,房子可以一大再大,连妻子儿女都可以沾光。有的“抬轿”老手,就学会了一套观颜察色“抬轿子”的本领。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善“抬轿”者看到自己的一个同事老老实实、任劳任怨地干工作,却不能讨好领导,就好心地向他透露了一点“抬轿”术,说:“你辛辛苦苦有个屁用,要研究领导的需要!”
“坐轿”的不只是“坐”,有必要时也愿“抬”。有的“坐轿”者本是“抬轿”出身的,也善于“抬轿子”。这也是有的领导干部在本单位可以称王称霸,有恃无恐,群众奈何他不得的一个原因。“抬轿”的也不只是“抬”,他今天卖力“抬”,正是为了明天可以舒舒服服地“坐”。那些靠“抬轿子”、“吹喇叭”向上爬的人,有的不是已经“坐”上“轿子”了吗!
当然,上述“坐轿”和“抬轿”的现象,在我们党内,在革命队伍内部,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它却是一种腐蚀剂。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作风不正派,爱“坐轿子”,爱耍私情,爱走后门,爱吹牛皮说假话,爱揩油沾便宜,那么,在这个单位里,必定是歪风邪气上升,“抬轿者”受重用,正派人遭排挤,群众憋着一肚子气。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坐轿者”一般都是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的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如果他们闭着眼睛坐在“轿子”里,让自己过去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大目标淹没在一片阿谀奉承、吹吹拍拍的颂扬声中,使“坐轿”和“抬轿”的毛病传染开来,那么,我们的党还有什么战斗力,怎么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因此,反对“坐轿”和“抬轿”的庸俗作风,决不是生活小事,而是关系到四化的成败以及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
(原载《云南日报》,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坐轿”与“抬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