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实行“藏富于企业”政策,企业有了内部的经济动力 四川百个企业迅速扩大再生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9月 -> 实行“藏富于企业”政策,企业有了内部的经济动力 四川百个企业迅速扩大再生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79-09-01 00:00

实行“藏富于企业”政策,企业有了内部的经济动力 四川百个企业迅速扩大再生产

第1版()
专栏:

实行“藏富于企业”政策,企业有了内部的经济动力
四川百个企业迅速扩大再生产
据新华社成都八月三十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郭超人、李书忠报道:在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实行“藏富于企业”的政策以后,四川一百个试点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扩大了再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百个试点企业自己掌握的企业基金和折旧资金就有七千多万元,相当于试点以前这些企业每年所掌握的资金的两倍。上半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之所以比全省企业的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五十六,利润高百分之五十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企业利用自己掌握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对企业的现有设备进行挖潜、革新、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
这些试点企业,绝大部分是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老企业,他们的基本状况可以说是四川工业战线六千多个企业的缩影。过去也常说要充分发挥老企业的作用,使它们成为我们向现代化迈进的基地,但并未找到一种有效的经济办法。长期以来,企业的全部利润和大部折旧资金都要上缴国家,工厂连修盖一个厕所都很难办到。这种“竭泽而渔”的办法,不仅使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四川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中,实行“藏富于企业”的政策,在产、供、销和人、财、物方面都给企业一定的权利,使企业有了内部的经济动力,有了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实行这种政策的成果之一,是使许多大型老企业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是一座大型纺织联合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环节之间不平衡。过去,他们等待国家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等了多年没结果。今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这个企业利用自己掌握的资金和银行的部分贷款,自己动手改造,决定建“三条自动生产线”,实现“二十五个自动”和“四个联动”。上半年已完成十九个项目,新增印染能力一千万米,全年将净增利润一千万元,可以收回技术改造的全部投资。按照这种速度,经过三年调整以后,这个企业将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入一个新的水平。那时,川棉一厂每年的利润收入就可以建成一个同等规模的新厂。
实行“藏富于企业”的政策,对于大批中小型老企业,更显示出“吹糠见米”的效果。新都县氮肥厂主要利用自己分成的利润改造原有设备,使今年合成氨的产量增长百分之四十以上。重庆灯泡厂利用自留资金和银行贷款扩大生产能力,使普通灯泡产量由三百多万只增加到一千多万只。
按照四川省委已经作出的规定,试点企业用自筹资金扩大再生产所增加的利润两年内不上缴,这就可以使企业能够采用“滚雪球”的办法,不断增加企业的资金积累。最近,绵阳汽车运输公司用三十万元更新改造资金买回来十辆客车,两年内可以为公司“滚”到四十万元利润。
四川许多试点企业的领导干部认为,过去的实践和今年的试点,验证了经济建设中的一条真理——对企业“竭泽而渔”必然是“少慢差费”,实行“藏富于企业”就一定能“多快好省”。


查看完整版本: [-- 实行“藏富于企业”政策,企业有了内部的经济动力 四川百个企业迅速扩大再生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