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同仁堂今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9月 -> 同仁堂今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宪鑫 1979-09-03 00:00

同仁堂今昔

第2版()
专栏:

同仁堂今昔
春回同仁堂
最近,一位评剧老演员到同仁堂药店买药。当她看到既能治疗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又能保养嗓子的良药清音丸时,高兴地对售货员说:“十多年不见了,给我来一千丸。”售货员向她说明,现在恢复了传统药品的生产,一般不会再脱销了。但是,她还是不放心,买走了三百丸。
同仁堂是北京最古老的药店之一,开业于公元一六六九年。创始人乐尊育,曾任清皇宫太医院史目,职掌出纳文书,又喜阅方书。他认为古代药方是有效的,只是因为制作加工不精细,药品不纯正,致使照方制成的成药疗效不高。为此,他创立同仁堂药室,致力于提高丸、散、膏、丹和药酒的质量。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药品不仅取得了群众的信任,而且获得供应皇宫用药的特权。三百多年来,同仁堂积累了大量的中药良方,在成药制作过程中,保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因此,它的成药以制作精细、货真效高而闻名。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悬挂了三百年的同仁堂匾被砸了,有些传统的生产工艺被视为“复古”而遭到批判,许多传统成药停止了生产。最近,同仁堂药店和制药厂都恢复了原名,上百种名牌产品又开始生产。许多老人欣喜地说:“同仁堂又回来了。”
精工良方
同仁堂生产的成药所以疗效高,首先是配方好,其次是选用上等药材,再就是加工精细。它的配方来源很广,除选用古典医书、民间和祖传奇方外,还在代制宫廷成药时,获得出自名医之手的宫廷秘方,专而私之。在清朝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刊的《同仁堂药目》中,详细记载了四百九十五种成药的配方、疗效和加工制作方法,生产的成药最多时达一千一百七十种。
在原料选用上,同仁堂的传统是用上等药材做成药,同时很讲究地道药材,如人参用东北吉林大山参,生地用河南产品,陈皮用广州新会县产品。这些传统产地的名牌药材,保证了成药的疗效。
解放后,同仁堂制药厂更加发扬了配制加工严格、精细的好传统。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味原料药,不仅挑出杂物,而且还要剔除无药力或药力弱的部分,如人参就去其芦(蒂)和毛根。药物的粉碎、研磨要求精细,所有粉末都要过两次罗。象加工羚羊角,需要球磨一百二十个小时,并用每一平方寸有一百二十个孔的最细的罗进行筛选。这样,即使是用量很少的名贵药材,在成品中也能分布均匀,使药力得到充分发挥。
乌鸡白凤丸
畅销国内外的乌鸡白凤丸,是一种滋补养血、强身润颜、又可治疗妇女病的名药。生产这种药所用的乌鸡,是中国的特产。其皮、肉具黑而羽毛洁白如雪,故有“乌鸡白凤”的美称。这种乌鸡的骨、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按方配以人参、当归、鹿角胶等名贵药材制成丸药。其方出于唐朝。清朝太医院在总结前人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研究修订而成。同仁堂独得此秘方,专为皇后、贵妃及皇戚、宦官服用而生产。至今,故宫博物院御药房仍然保存着同仁堂生产的乌鸡白凤丸。
现在,全国已有多家生产乌鸡白凤丸。但同仁堂却有其独特的工艺,产品有酒香味,质地细腻,入口无渣,疗效显著。为了满足国内外人民的需要,政府已决定投资,在同仁堂制药厂建立专门的生产车间。
同仁堂最有名的产品还有“十大王牌”。即治疗关节炎的虎骨酒;治疗乙型脑炎的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烧不退的紫雪;治疗半身不遂的再造丸;治疗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的苏合香丸;治疗筋骨麻木的大活络丹;治疗神志昏迷的局方至宝丹;治疗痰火内发的牛黄清心丸;治疗神经衰弱的参茸卫生丸;治疗妇女不孕症的女金丹。这些成药具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都在大批量生产,以供应国内外市场。
旧貌换新颜
同仁堂药店新的门市部雅致大方,宽敞明亮。店后新建的大楼里,装有两部电子控制的抓药机。它可以在四百多种常用中草药中,自动按量配药,代替了千百年来的手工抓药。座落在前门外西打磨厂的同仁堂制药厂,原来是同仁堂药店的制药小作坊。现在成为北京最大的中药成药生产工厂。
解放前,同仁堂制药厂全部是手工操作,生产能力很低。解放后,工人、技术人员大搞技术革新,主要生产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如:粉碎机代替了石碾子,球磨机代替了古老的研钵,搅拌机代替了人工搅拌,搓丸机代替了手工搓丸等等。为了发展和改革中药,这个厂建立了药检股,十余名技术人员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和提炼,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工艺,使之更加科学。在药品的检验、灭菌方面,他们根据中药的特点,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为了培养新一代中药生产工人,这个药厂开办了技术课,由老工人向青年传授生产经验。研配工段老工人杨春波,利用业余时间,将五十种成药的配制和研磨工艺详细记录下来,使代代相传的生产工艺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现在,这个厂的青年工人学习技术的热情很高,成长很快。仓库保管员孙铁山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对他所保管的四百五十多种药材都能准确地辨认,同时,还能辨别产地、真伪和质地优劣。去年,在北京市药材公司组织的青年工人技术比赛中,他用三分钟,准确地辨认二十种相似药材,获得第一名。
本报记者 陈宪鑫


查看完整版本: [-- 同仁堂今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