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塔里木就是我的家——记上海支边青年严克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9月 -> 塔里木就是我的家——记上海支边青年严克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和峰 梁鸣达 1979-09-03 00:00

塔里木就是我的家——记上海支边青年严克期

第4版()
专栏:

塔里木就是我的家
——记上海支边青年严克期
塔里木河畔有一个普通农工——上海支边青年严克期。他埋头边疆建设十六年,象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上的红柳一样,抗风抗沙,耐旱耐碱,在艰苦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九七三年春,农垦三团场的庆功会正在举行,一个面目瘦削的青年腼腆地登上主席台,开门见山地向大家提出自己的打算:原来两个人烧水,以后他一个人干。此外,他还要管七亩玉米,亩产七百斤,熬盐一万斤,创造财富两千元;业余再打土坯一万块。
他的话音一落,会场上就议论开了。当时,“四人帮”正祸国殃民,遥远的边疆也没能免受浩劫。农场生产在下降,亏损在增加,连大田也缺人干活的困难当儿,他挺身而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但是,人们也为他担心:一个人烧水供应连队八百多人够紧张了,哪还顾得上熬盐种地打土坯?
他就是十九连上海支边青年严克期。
全连职工、家属八百多人喝水,每天用水几百担,要四口锅不断地烧;制盐,要泡盐土,烧着两大口熬盐锅;玉米地锄草、施肥要及时,……他一天到晚身上汗不干,忙了这头顾不上那头。
严克期在离家只有一百多米的烧水锅边支起了铺,用帘子搭个顶遮荫避雨,全身扑在琐碎繁杂的劳动上,细心地在干中摸索“窍门”。日子一长,他一看火势能知道水多长时间可以烧开,锅里的盐水到几点钟可以结晶,锄一行玉米花多长时间,每项活儿都计算得非常精确,分秒必争。他经常是小跑着奔波在水房、盐锅旁、玉米地之间。
严克期说到做到,他不但满足了连里职工家属用水,还按时送水到托儿所、门诊室和老弱病残家,七亩玉米地单产七百三十五斤,熬盐一万六千斤,打了一万块土坯盖起了小水房。一九七四年,他除了烧水、熬盐、管玉米外,又增加了一项活儿:管理八亩棉花。一九七五年后又将管棉田改为喂三十口猪,给连队磨豆腐。从一九七三年三月到一九七六年五月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儿,业余创造财富一万二千多元。
严克期平时很忙,轮上休息也闲不住。谁家的火墙冒烟,炉灶坏了,房顶要抹泥,严克期就帮着修理;有人生病或外出,家中无人挑水劈柴,他也找上门去。他看到连队每次放电影挂银幕麻烦,就抽空砌了个又光又亮的白墙。
上海支边青年吴根宝进疆后就放羊,已经十几个春秋了。春节快到了,严克期想:快过年了,有家的同志都能全家欢聚一起过节,小吴一个人,长年在沙滩上随羊转,多辛苦啊!他便跟爱人夏满娣商量,去替吴根宝放羊,让小吴回连队和大家一起欢度春节。满娣抱怨地说:“你一年到头地忙,过年就好好休息呗!”严克期却说:“人家吴根宝长年远离连队,顾着放羊至今也没成家,不把他换下来休息几天,这个年我过不安稳。”夏满娣瞅了一眼五岁多的小女儿伟莉,为难地说:“这么冷的天,孩子怎么办?”严克期亲了亲伟莉的小脸蛋,亲切地逗她:“伟莉,爸爸带你去看小羊羔,可好玩呢!”孩子格格笑了起来。于是,锁上门,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走向了风雪弥漫的沙滩。好多次过年过节,严克期都是这样,一家人不是跟着羊群在草场上转,就是在牛圈里替人喂牛。
一九七六年五月,党组织送严克期到团场农业大学学习农业知识。他只念过小学五年级,学习起来很吃力,但他没有退缩。为了不影响宿舍里其他人休息,他在学校的肥料库房里支了一块木板,点上煤油灯,常常读书或作笔记到深夜。到田间实习,农业技术员和有经验的农工都是他的老师,不懂就问,从不满足。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严克期终于初步掌握了四种作物栽培的基础知识,实习期间他种的一亩玉米试验田,单产达到一千一百多斤,带着优异的成绩从农大回到了连队。
一九七八年春天,他带领一个知青班在一块盐碱最重的土地上试验棉花丰产,棉花使他着了迷。他爱人感叹地说:“你这人象没魂似的!”有时,他吃饭,边吃边用指头算着什么,突然筷子一搁下地了;夜里睡觉,也经常是被子一掀就往外跑。
土地不负苦心人,这块历来低产的重碱地开始长出了好棉花。去年,严克期和知青班种的三百六十六亩长绒棉,亩产达到六十斤,其中五十九亩丰产田单产一百零一斤,十亩密植试验田单产一百二十四斤。
严克期十六岁时告别上海,在塔里木河畔度过了十六个寒暑。他把边疆看成第二故乡,自豪地称自己是塔里木人。他在这里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斗争实践使他亲身感受到边疆需要知识青年,他决心一辈子在这里安家。
今年春上,“回沪风”刮到了塔里木,有人要他带头要求回上海,“你在塔里木是有影响的人物,说话分量重!”严克期立即拒绝了。他说:“我到边疆来,不是住店作客,这儿就是我的家。家没有建设好,我没脸回上海!”十六年前上海人民敲锣打鼓欢送自己上火车的情景,仿佛浮现在眼前,觉得自己的誓言还没完全实现。他想起了本连职工吴有南,一九四三年参军的老战士,已经六十多岁了,现在仍然种瓜,把甜带给大伙,从来没说过一句新疆苦;他想起了邻近连队的三五九旅老战士袁三龙,他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在枪林弹雨中受过伤,立过功,从一九四九年冬天起,一直在塔里木放羊。如今,他又把放羊鞭交给了三儿子建疆,要把建设边疆的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传一代。严克期不断从他们身上汲取政治营养。
塔里木河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严克
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从来没有停止过自
己前进的脚步!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刘和峰
新华社记者 梁鸣达


查看完整版本: [-- 塔里木就是我的家——记上海支边青年严克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