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果农在丰收后为何发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9月 -> 果农在丰收后为何发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朝中 刘霄 周国华 1979-09-08 00:00

果农在丰收后为何发愁

第2版()
专栏:来信

果农在丰收后为何发愁
河南省是新兴的苹果生产基地。最近几年,全省二百多万亩果树陆续进入盛果期,苹果产量每年递增一亿斤左右。今年增长的幅度更大,预计比去年净增一亿二千万斤以上。按理,丰收往往伴随着欢乐,但是,今年果农在喜悦的同时,也有几愁:
一愁苹果收购价格低,收入减少。前年一级苹果收购价每斤二角,去年压到一角九分,今年比去年又压低二分,几个级别的苹果收购价平均只合一角三四分,去掉生产成本,果农所得无几。仅压价这一项,全省果农要减少收入一千万元左右。今年这样一压价,把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压掉了,不少单位已向有关部门报告,准备砍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和粮食。
二愁供销部门改变经营方式,把历年的包购包销变为议购议销,把在果园分级验收改为到火车站交货验收,增加了果农负担。今年供销部门只收购一亿八千万斤,剩余的四亿多斤苹果撒手让群众议购议销。在销售方面,果农既无经验,又没门路,大量苹果一时无销路,人为地造成混乱。供销部门今年还让果农把外调苹果从几十里、几百里外运到火车站验收交货,运输费和途中损失,一概要生产单位承担。果农反映说,今年苹果产量越高的单位,赔钱越多,真是“栽了果树背了包袱”。
三愁有的省、市购销单位不遵守合同。今年河南省和外省正式签订苹果销售合同共七千四百万斤。很多省、市、自治区严格履行合同,按时来河南组织验收调运。但也有个别省、市单方面毁约,至今不按合同规定到产区验收接货。周口地区和一个省签订七百四十万斤苹果合同,目前苹果采摘期已经迫近,对方却迟迟不来人接洽,周口地区促请对方履约的电报费就达几十元之多,结果还是音信杳然。
我国苹果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要有利于促进苹果生产的发展,而不是限制它。对于目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广大果农迫切要求:
第一,供销部门要充分发挥商品流通渠道的作用,积极开展内销外调业务,广开销路,减少苹果积压。在这方面尉氏县的做法值得提倡。这个县的供销部门为了帮助果农出卖苹果,派人外出推销,在全县设置四十多个经营网点。可以设想,如果全省基层供销社都动员起来,苹果销量肯定会十分可观。
第二,要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今年,河南省同其他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几十个苹果购销合同,现在履约的只有十几家。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三,果区要扩大储存、加工能力。河南省五年之内苹果产量至少翻一番,达十二亿斤。目前,全省果品库只能储存几千万斤,加工能力几乎等于零,这将是一个极大的矛盾。所以大搞储存仓库和果品加工厂,是刻不容缓的事。
新华社记者 陈朝中 刘霄 周国华
(本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果农在丰收后为何发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