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看戏随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9月 -> 看戏随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裳 1979-09-11 00:00

看戏随感

第3版()
专栏:
看戏随感
黄裳

最近有一些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又恢复上演了。这使我联想起《法门寺》这出戏。
《法门寺》塑造了一个明朝的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例如,他在佛殿上听到有民女喊冤,就立即吩咐“杀了!”不料偏偏被太后听见,提出异议。刘瑾这时回过头来,将眼一弹,问道,“这是谁的主意?”这距离他下达“杀人”指示,前后还不到一分钟。刘瑾永远是正确的,也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他有什么秘诀呢?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有一张比城墙还厚的脸皮和凶蛮霸道而已。
《法门寺》这出戏,在今天看来也还是很有味道的。有些评论家刚刚大声疾呼:“民主战士已经不再是什么光荣,而是可耻的称号了”;一转眼就又更为慷慨激昂地主张起发扬民主、解放思想,其间相距不过两三个月,当然比舞台上的一分钟是长得多了。但其“善忘”却殊不下于刘瑾,也是明明白白的。
当然,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用新的较为正确的见解取代过去的谬误也是值得欢迎的,但象刘瑾那样“顿悟”式的转变和对错误采取不承认主义却不好,也学不得,因为天知道什么时候他又会眼睛一弹,提出完全不同的见解来,使人们提心吊胆,连睡也睡不安稳。二
在讨论《恶虎村》的时候,曾提出这一类戏所宣扬的“江湖义气”问题。
“义气”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旧时代流氓无产阶级崇奉的一种思想意识,有很大的危害性。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讲“义气”,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可是到了南京就被关起来了。可能就是受了《连环套》中窦尔敦“随你到官认罪”的影响。这种无原则地讲“义气”的后果是清清楚楚的。
不过我想事情也还有另外一面,值得思索。
“江湖义气”的“江湖”,正是“庙堂”的对立物。古话说“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就说得清楚。庄子的“不若相忘于江湖”也提供了极好的解说。那就是旧时代被剥削、压迫、欺凌的人们的世界。试想在那样的时代,没有先进的阶级,自然也没有先进的思想,奴隶们只能用朴素的感情和行动自己拥抱在一起。这样的感情是可贵的,虽然也必不可免要带有很大的缺陷。它是不可全盘否定的。全盘否定了它,岂不就是承认了黄天霸的所作所为是“大义灭亲”的“正义行动”了么?林彪、“四人帮”横行时一切卖身投靠、用革命者的鲜血把自己漂到“上头”去的东西们,岂不也成了“时代的英雄”了么?三
也是在讨论《恶虎村》的时候,听到过这样一种意见:象这样的戏,演演自然也无妨,但我们不靠它吃饭,少了这几出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云云。
这意见显示了一种颇为“豪迈”的气派,令我佩服。我的见闻很少,欣赏水平也不高,在我看来,象《恶虎村》这样的戏,在京剧中,在古典戏曲中,是不多见的,也是珍贵的,并非可有可无,象“鸡肋”那样的事物。
我们的祖国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做为一个中国人,是应该自豪的,也应该有一些气派、风度,但这与破落大家的末代少爷的思想可不是一回事。时代已经过去了二千多年,秦砖汉瓦在我国也还不算稀罕,拆了长城造房子的事就使人难忘。花了大量宝贵外汇进口的设备,在风雨里一睡就是几年,也使人愤慨。在有些人看来,我们这个国家不只是“河水涣涣,莲荷盈盈”,而且是地大物博、家底极厚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不稀奇!
这样的“气派”,即使是非凡“豪迈”的,看来也还是检点一下为宜。否则那可怎么得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看戏随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