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丹麦散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79年09月 -> 丹麦散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国新闻代表团 1979-09-11 00:00

丹麦散记

第5版()
专栏:

丹麦散记
中国新闻代表团
八月三十日下午,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接见了在丹麦访问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这是女王在即将到中国访问前同我们进行的一次不拘形式的谈话。接见在哥本哈根市以北四十多公里的和平宫举行。这里林木茂盛,湖泊清幽,是十六世纪以来丹麦王室夏季狩猎游憩的地方。后来,丹麦国王菲德烈四世为纪念一九二○年结束与瑞典的长期战争,在古鹿苑中建造和平宫,几经扩建,成了历代王室的夏宫。
在接见大厅里,女王和亨里克亲王以及两位年幼的王子向我们表示欢迎。女王亲切地告诉我们,她阅读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期待着到中国去访问。她说,这对她和亲王来说是今年的一件大事。会见时话题广泛,气氛轻快。女王爱好考古,也擅长绘画,曾在意大利、苏丹等国亲自参加过考古发掘工作。她谈到近几年来中国在考古上的新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又谈到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格的差异。这时亨里克亲王用中文说了“我会讲几句北京话”,接着说,中国西安地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已有好多陶俑出土,真是了不起。这次亲切的会见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中国新闻代表团是应丹麦外交部邀请前往丹麦访问的,近几年来,中丹新闻界之间进行过多次互访的活动。丹麦外交大臣海宁·克里斯托弗森在同我们会见时谈到,他将陪同女王访华,这是一次重要的访问,丹中双方的友好关系需要通过最高级接触的形式来加以体现,这对于扩大两国合作以至扩大欧洲与中国的合作都是极为重要的。
丹麦是北欧国家中唯一参加西欧共同市场的国家,外交大臣在接见我们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这方面的欣欣向荣的图景。在参加共同市场的近几年里,丹麦农畜产品的出口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仅食品一项的出口就增加了数十亿克朗的收入。丹麦的外交和防务政策的“四根支柱”是:同北欧国家合作,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参加共同市场以及通过联合国发挥作用。虽然在丹麦国内,对于参加共同市场仍有分歧,但是外交大臣认为,更重要的是,丹麦参加共同市场有助于促进和增加西欧在政治上的合作。他说,“欧洲只有合作,才能取得发展。”
丹麦是个农业高产的国家。代表团到达丹麦后,农业大臣柯富特盛情约请我们去他的家乡波恩荷尔姆岛作客。他请我们品尝具有岛上风味的青鱼,又向我们介绍丹麦农业的情况,直到深夜。临别时,他还建议我们去参观一个中等农家,更具体地了解情况。
我们参观的这户农家的主人安高·汉森,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农民,在九年制学校毕业后,帮助父亲干过四年农活,随后又在另一个农场实习,养了一年猪。这样他才被认为是个合格的农民,能向政府取得优惠信贷。他现在经营的农场就是从他父亲手中买得的,拥有四十二公顷土地,除了住房、草坪、花园、菜地、猪舍以及森林占地外,实有耕地面积三十六公顷,有三台拖拉机以及配套的机械化养猪设备。汉森本人从事养猪的主要劳动。另有两个劳力,一个是他父亲,负责耕种,另一个是九年制学校毕业后来农场实习的青年。这样三个劳力耕种三十六公顷土地,饲养五百多头猪。一头重八、九十公斤的肉猪六个月即可出栏,每年可出售六百多头肉猪和二、三百头长到六周的幼猪。
汉森的农场有一定的代表性。丹麦全国有十二万七千户农场,占有一百公顷以上土地的仅有两千户,多数为十几公顷或三、四十公顷的中小农场。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美国的粮食倾销给丹麦的谷物生产带来很大的冲击,丹麦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以谷物生产为主到农牧结合以畜牧业为主的转变,从主要出口谷物改为主要出口畜产品。从五十年代起,丹麦农业又逐步实现了全面机械化,生产效率有了新的提高。据统计,一九七七年丹麦全国生产粮食七百二十多万吨,牛奶五百一十多万吨,猪、牛、禽肉一百一十多万吨。丹麦的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的第一位,奶酪名列第三,奶油为第四位。
丹麦的工业也有自己的特色。丹麦国家小,缺乏能源与原料,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充分发挥高度专业化的优点。丹麦工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九五六年以后的十几年中,工业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工业产品出口量在十四年中增加了近五倍,在出口总量中工业占的份额由百分之三十五点六增加到六十四点六,超过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界的人士告诉我们,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丹麦不搞大路货,而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搞一些高档的、尖端的、冷门的、有竞争力的工业。丹麦制造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容量大、多功能、速度高,电子元件和各种仪器、仪表远销世界各国。丹麦生产的助听器体积小、质量高,占国际市场的百分之三十。冶金工业的自动铸模机,造船工业节油高效的柴油主机,也都占据了国际市场的相当部分。日本的彩色电视机打入了许多国家的市场,但丹麦的一种高级彩色电视机,由于造型美观,既是电视,又是高级陈设品,也销到日本。意大利的制鞋工业发达,丹麦却特制一种航海用的运动鞋专销意大利,很受欢迎。
我们在这里所看到和听到的丹麦企业大部分都是几十个职工到五百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有材料说,丹麦全国共有六千三百八十多家制造公司,一百人以下的公司就有五千六百多家,约占百分之八十八点三。企业小,经营灵活,便于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凡是来到丹麦的人,都想去看一下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在一八○五年安徒生诞生时,欧登塞只是一座约五千人的小城镇,现在,它已发展成有十七万人口的丹麦第三大城市了。但是在安徒生诞生和度过童年的住所和老城区,依然保持当年的式样。一座红瓦尖顶、白色粉墙的平房,屋前那条鹅卵石铺砌的狭窄的街道,临街的饭店酒肆,一幢幢古老式样的建筑物,使人感到一个多世纪以前丹麦城镇的气息,回到安徒生生活的年代。
我们到达这里参观的时候,安徒生博物馆馆长奥克森瓦兹先生正忙于丹麦女王访华期间在北京、上海、郑州、重庆等地举办安徒生展览的筹备工作。听到中国朋友来了,他高兴地亲自带领我们参观。
博物馆通过展出的各种实物、信件、安徒生作品的手稿、画稿以及丹麦一些名画家创作的有关安徒生生活的油画,介绍了安徒生曲折而光辉的一生。博物馆收集展出了六十八个国家出版的九十六种文字的安徒生著作的各种版本,收藏的中国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及著作,就有二十七种,其中最早的是一九二六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作品。
我们这次专门为博物馆带来了一本有着安徒生作品中文译者叶君健同志亲笔签名的最新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还有中国儿童剧院上演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雪女王》的一些剧照。馆长为博物馆又增加了新的收藏品而连声道谢,并愉快地告诉我们说:这次在中国举办的安徒生展览,将是丹麦在国外举办过的同类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还要把安徒生生前旅行时使用过的实物带到中国展出,作为丹中两国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的象征。(附图片)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安徒生塑像。新华社记者 黄思贤摄


查看完整版本: [-- 丹麦散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