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有所不为”解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2月 -> “有所不为”解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啸虎 1980-02-28 00:00

“有所不为”解

第8版()
专栏:

“有所不为”解
张啸虎
我们祖国向四个现代化大进军的八十年代,是大有作为的年代。但立志要有所作为,就得下决心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方可以有所为,这是为与不为的辩证法。
任何事物,任何个人,都存在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问题。特别是从事各项专业的科研人员,在特定学术领域里努力攀登的有志之士,就很需要有一点有所不为的精神。科学工作者要安心工作,钻研学问,迷于专业,就很需要有这种精神。数学家陈景润,也正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典型。多少年来,他一头钻进数学里,不断钻研,不倦攀登,全心全意,毫无杂念,生活上无所求,个人事无所为。显然,他在科学上的大有作为,正是同他这种有所不为、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精神分不开的。
叶剑英同志一九四○年十月在重庆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时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鲁迅主张战斗是要有“咬劲”的,也就是说:“一口咬住就不放,拚命的刻苦的干去,这是韧的战争。”叶剑英同志并引证德国军事学家克鲁什维茨的话:战争胜利的艺术,是定出重要与决定的目标,用韧力和顽强的态度去追求它。这种不顾一切,拚命追求的精神,也适用于研究学问的攻读和科学的攻关。
有所不为,也许会有所失。“两害相权取其轻”。倘能大有所为,而不免小有所失,这还是值得的。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们很懂得这个道理。曹操《孙子注》中的《九变篇》,阐述过“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指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权衡利害得失,决定为与不为,这在乎运用之妙。
现在党中央要求保证科研人员要有六分之五的业务时间,我觉得这里面就包含着有所不为而有所为的精神。把一个星期的“时间格子”分为六格,其中有五格应集中于专业业务上,这就带有“排他性”,肯定要放弃一些东西。“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丢芝麻,抱了西瓜,还是属于“舍香饵,钓大鱼”的好办法。古人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方法,用于攻击陷害人是不好的,用于集中全力,攻克科研难关,则是好的。这是有所不为而有所为的又一解释。
大道理和小道理是相通的。现在,我们举国上下,同心同德,都要排除干扰,聚精会神搞四化,此亦有所不为而有所为之意也。也只有这样,八十年代才会是大有作为的年代。


查看完整版本: [-- “有所不为”解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