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台湾的心——《台湾诗选》读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2月 -> 台湾的心——《台湾诗选》读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岚山 1980-02-28 00:00

台湾的心——《台湾诗选》读后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台湾的心
——《台湾诗选》读后
刘岚山
“诗为心声”。当我读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台湾诗选》时,不断地想着这句话,朦胧中好象看见和听到一千七百万台湾同胞的心,它仿佛夜空的星星一样在不停地闪灼着,跳动着,发着欲言又止、止后又言,断断续续、若明若暗,连贯起来却又异常清晰、异常强烈、异常深沉的心声。
这心声无处不在,只要有条件它就反射出来。台湾是多雨的,望着那如丝的细雨落在榕树上,自小离开大陆的人怎能不触景生情,想起故乡山巅的云,门前的柳,村头的炊烟?怎能不从心底呼出“我们怎能长期忍住”(《雨天的思维》)?又怎能不使“我平静心湖飘起一片怀乡的细雨”(《金门岛的海》)?台湾树木繁多,明月从海上升起,挂上树梢,“举头望明月,低首思故乡”,更加触动了远离故乡、阔别祖国的海上孤儿思国怀乡之情,他们低低地恳求“窗前今夜月”,把他的“归梦”送到江南去吧(《怀乡诗抄》);他们象对自己的恋人起誓那样,许下了诚挚的心愿:“我将打从我出来时那一条路回去,就是靠近土地祠的那一条”(《故乡,我的恋人》);他们为“热喷喷”的乡愁所缠绕,在寒冬的深夜团聚着,“说着说着遗忘了的故乡的语言,争论故乡的样子,不愿离去”(《同乡会》);有的人实在忍受不住了,就对着明月大声地喊出:“我要回去,必须回到故乡。”(《丹夜》)
思念祖国、怀想家乡、盼望亲人团聚的乡愁,就象空气一样弥漫在台湾同胞心头。《绝症·爱情·乡愁》一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据作者“后记”称:“余于仁爱内科病房,见一绝症病患,自言于一九四九年,告别未婚妻,只身来台,遂誓不再娶,孰料竟罹绝症”。这位悲伤的同胞,“躺在一张没有亲戚味道的床上”的漫长日子里,“只有含着药味的月色来找我”聊“那不知道名称的病”,他臂上的“针眼”老是无法
“愈合”,因为故乡的她才是唯一的“伤口”?于是,“从前,他告别家乡未婚的妻子,现在,他告别犹是未婚的自己”。这是多么真实、多么沉痛的人间悲剧呵!我但愿不是什么绝症,而是终能够愈合的伤口,“病好出院”的日子已经在望了!
这本直接选自台湾的报刊和诗集的诗选,共收有九十多首诗,内容涉及台湾的各个方面。有揭露畸形社会罪恶的,有反映工农痛苦生活的,有描写佳山胜水和自然风光的,有歌咏爱情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少数旧体诗,更多的则是自由体诗。台湾的诗,有不少流派风格,争奇斗艳,主要的、居主导地位的还是现实主义作品,受现代派诗风影响的为数也不少。但是,不论是什么流派、诗风,什么题材、体裁形式的诗,它们总是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或曲折或隐晦地反映了台湾人民的感情、台湾人民的心声。
大有希望的八十年代已经到来,龙腾虎跃的祖国大陆人民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大显身手。我读完了这本诗选,听到了祖国的心和台湾的心在一起跳动的音响,看到了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诗选中题为《桥》的片断——
如果历史是一条大河
则我们生活的现代
就该是横在河上的一座桥
……
不要企图扭断
不要再谈阻绝
让我们把现代筑成一座
每个中华儿女都感荣耀的大桥


查看完整版本: [-- 台湾的心——《台湾诗选》读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