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老舍的童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2月 -> 老舍的童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80-02-28 00:00

老舍的童年

第8版()
专栏:连载

老舍的童年
舒乙整理
生命的教育
父亲死后,全家的负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为了养活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母亲要给人家洗衣裳和缝补。母亲是个办事认真的人。白天,她要洗一两绿瓦大盆的衣裳,就是屠夫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得给洗得白如雪。所以,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的和微肿的。晚上她和三姐抱着一盏小油灯,缝缝补补,每天操劳到半夜,而且终年不休息。
老舍写过一篇有名的短篇小说,叫《月牙儿》,那里面有这么几段描写:
“妈妈整天的给人家洗衣裳。”
“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的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买卖地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
这几段文字实际上就是老舍自己母亲的真实写照。他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是这个样子。
母亲姓马,也是旗人,属于正黄旗。她的娘家在北京城外,在德胜门外土城的最西北角上。那里的土城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蓟门烟树”四个大字,碑下有一条西通大钟寺、南通西直门、北通清河的土大车道。土城外侧的道旁有一个小村,叫十间房村,就在如今北京航空学院的南墙外边。这个小村一共住了四五户人家,有姓王姓马姓潘的,母亲就诞生在这里。她的父母去世得很早,母亲从小长在隔壁的姑姑家。
马家的光荣历史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感兴趣,穷人要为眼前的吃喝奔忙啊,没有工夫去研究家史。
村里的地并不十分肥美,也养不起大牲口,农忙的时候,妇女也须下地干活。母亲出生在这样的农家,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和诚实的性格,而且身体也相当结实。她一直活到八十三岁,一九四一年去世。


查看完整版本: [-- 老舍的童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