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李晓霞得救了,我也得救了!”——话剧《救救她》在上海演出拾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2月 -> “李晓霞得救了,我也得救了!”——话剧《救救她》在上海演出拾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兰英 1980-02-29 00:00

“李晓霞得救了,我也得救了!”——话剧《救救她》在上海演出拾零

第4版()
专栏:

“李晓霞得救了,我也得救了!”
——话剧《救救她》在上海演出拾零
紫红色的帷幕徐徐闭上了,一群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却还在座位上,不愿离去。只见她们互相搂抱着,双颊挂满了泪珠。帷幕又打开,剧中的方老师和李晓霞出来了,孩子们蜂拥到台上,呼喊着:“方老师!方老师!”一位女孩子一头扑在方老师怀里,哭诉着:“我就是李晓霞呀!我一定听老师的话,重新做人。”
这是八十年代的第一天,发生在上海市青年宫影剧场的事。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正在这里上演话剧《救救她》。这群女孩子是上海市南市区工读学校的学生。
艺术常常有这样的魅力,舞台上的戏演完了,而舞台下的戏却还在继续演着,它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本教科书,给人以启示、教育和鼓舞。话剧《救救她》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救救她》是长春话剧院创作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自去年十二月中旬公演以来,连续满座,剧团每周加演二至三个日场也难满足观众的要求。演出中常常出现许多动人的场面,尤其是那些一度失足的青少年,更是边看边哭,他们对照剧中人物,悔恨过去,决心把自己改造成为对社会主义有用的新人。
看一下这个戏在上海市南市区工读学校的反应吧:在教学大楼里,悬挂着大幅标语:“听方老师的话,走李晓霞新生的道路!”近一个多月来,墙报换了一期又一期,可内容都是学生们写的看话剧《救救她》后的感想。在课堂或是小组会上,就连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也抢着发言,痛恨自己的过去。在宿舍里,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趴在桌上,含着眼泪给他们的父母或亲人写信,请他们宽恕自己的过错,相信他们的孩子将重新做人,成为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更感动的是,有的同学拿起剪刀,剪去自己过去穿戴的奇装异服。她们第一次感到,这些东西是那样的丑,那样的可恶,更加痛恨自己,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去干这样的蠢事?!一位戴眼镜的女教师微笑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所女子工读学校,《救救她》在她们那儿产生了强烈影响。
话剧《救救她》反映的是粉碎“四人帮”后挽救失足青年的故事。李晓霞是戏中描写的一位失足青年,她在党组织和方老师等的热情帮助教育下,终于跳出泥潭,走上新路。而这些工读学校的学生,大都有过和李晓霞同样的经历。这个话剧将那些心灵上受到创伤的人搬上舞台,并指出了前途和希望。因此,它象一团烈火,温暖着这所工读学校学生们那颗冷却的心,重新燃起了她们心中的希望。她们在给父母的信中或在感想和体会中这样写道:“从李晓霞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看到李晓霞考入大学,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它给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李晓霞得救了,我也得救了!”“重新做人的一天开始了!”
“感谢艺术家们为我们送来的精神食粮!”“感谢你们,你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月六日,当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救救她》剧组的同志访问这所学校时,同学们欣喜若狂。她们象迎接最亲爱的人一样,打起腰鼓,跳起舞,尽情地高呼:“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再次为我们上课!”在满天彩花和鼓乐声中,艺术家们激动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演好这个戏的重要意义。一个戏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取得这样大的效果,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安慰,也正说明我们的艺术有了真正的价值。
新华社记者 赵兰英


查看完整版本: [-- “李晓霞得救了,我也得救了!”——话剧《救救她》在上海演出拾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