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只教文章点点血 流作樱花一片红——宫崎滔天与中日友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3月 -> 只教文章点点血 流作樱花一片红——宫崎滔天与中日友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章开沅 1980-03-31 00:00

只教文章点点血 流作樱花一片红——宫崎滔天与中日友谊

第7版()
专栏:国际副刊

只教文章点点血 流作樱花一片红
——宫崎滔天与中日友谊
章开沅
细雨染绿了湖边的柳枝,江南已进入温馨的早春季节。我久久地凝视着书桌上的《革命评论》,心中洋溢着深厚的中日友好之情。这是日中友协
(正统)奈良县本部名誉会长北山康夫先生,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访日代表团给我捎来的珍贵礼物。不,应该说是给我国史学界捎来的一份厚礼。
一年多以前,北山先生作为日本中国研究所代表团的副团长来武汉访问。同行相见话题多。由于热烈讨论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学术问题,很自然地谈起孙中山的日本挚友宫崎滔天。恰好在那之前,我到长沙与从美国来华访问的黄兴的女儿德华及女婿薛君度教授晤谈,曾经顺便访问过黄兴的长子一欧。一欧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虽然因病卧床,但谈起一九○七年至一九一一年初抚养过他的宫崎滔天,至今仍然充满依恋之情。他说:“宫崎滔天已经去世五十多年了,我现在暮年衰病之中,还时常想起这位蔼然可亲的异国长辈。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目前,好象事情过去并不太久一样。”根据《宫崎滔天全集》留下的文字记载,可以想见当时宫崎的家庭相当清苦。他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东奔西走,几乎弄得倾家荡产,甚至一度靠卖唱浪花曲糊口,但却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怜爱抚养着中国革命家的后代。
当我回顾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上这段佳话时,北山先生显得有些激动。他告诉我:他曾在东京旧书店访求到当年宫崎滔天创办的《革命评论》。据说这个刊物留存甚少,全日本好象也只有几个地方保存,因此可算珍藏多年的传家宝了。为了表达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他决定把原件赠送给我们。我当即表示十分感谢,并说:“以前这只是您的传家宝,今后它要变成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传家宝了。”
宫崎滔天(一八七一年——一九二二年)原名虎藏,又名寅藏,自号白浪庵滔天,出生于熊本县玉名郡荒尾村(今熊本县荒尾市),他和他的兄弟八郎、民藏、弥藏等都是日本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积极分子。滔天和民藏在一九○二年还创立了土地复权同志会,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进步倾向的家庭。宫崎一家长期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弥藏是在一八九六年病故前不久才实现结交中国革命志士的宿愿的。滔天自从一八九七年首次会晤孙中山以后,一直秉承弥藏的遗愿,始终不渝地从各方面为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活动提供援助,真是出生入死,患难与共。他在一九○二年写的《三十三年落花梦》,慧眼独具地发现了和宣传了当时处境还极为困窘的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袖素质,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一九○五年十一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与改良派展开一场激烈的论战。一九○六年九月,滔天就和萱野长知等出刊《革命评论》,侧重介绍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情况,成为《民报》在舆论战线上的重要国际友军。
《革命评论》由滔天任编辑,每月出两期。从一九○六年九月到一九○七年三月,前后共出十期。北山先生赠送的是一至八号,这已经是很难得的珍品了。
《民报》与《革命评论》关系极为紧密,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下共同为中国革命宣传鼓动。中日两国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在长期的斗争中相互同情,彼此支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种可贵的战斗情谊,在《革命评论》中留下了大量的痕迹。刊登在该刊第六号的两篇同盟会会员的诗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一篇题为《读〈革命评论〉有感拜赠〈评论〉社诸君》(二首),其中一首是:
瞥眼全球革命场,
西欧战捷又东洋。
直教腕力降魔鬼,
那把人权牧虎狼。
弹药裂开声霹雳,
旌旗摇曳血玄黄。
人间从是应平等,
谁敢低头颂帝王?
另一篇题为《读〈革命评论〉有感》(十二首),其中两首是:
地狱沉沉是夜叉,
阿谁苦口托词家。
昨霄梦见卢梭笔,
生出枝枝革命花。
专制千年是亚东,
平权从此唱欧风。
祗教文章点点血,
流作樱花一片红。
可以看出,当年的中国革命志士,对《革命评论》是多么一往情深。据宋教仁在日记中自述,他就曾经被《革命评论》的文章感动得痛哭流涕。
当然,《革命评论》是有着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的。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应该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加以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滔天的身影。据一欧先生回忆:“宫崎滔天身材高大,平时多着和服,椎髻美髯,道貌岸然。他喜欢喝酒,酒量很大,每当酒酣耳热时,常以先君(指黄兴)所作的诗词引吭高歌,听来韵味盎然。”我的年龄比一欧先生要差好大一截,但少年时代也曾读过《三十三年落花梦》的中译本,所以宫崎滔天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象虬髯客一类古代侠义人物。他终身热心日中友好,但生前在国内却未能有所作为。所幸他的后裔能够继承先人遗志。新中国成立后,他的长子龙介和侄儿世民
(民藏子)都是积极促进日中友好的知名人士。一九五五年,龙介由欧洲归国途中经过北京,曾见到过毛泽东主席,并经毛主席同意专程到长沙凭吊黄兴先生的墓,还与异国兄弟一欧欢聚数日。……我想,如果滔天至今还健在的话,能够亲眼看见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正在不断发展,他一定要再次举杯豪饮和放吭高歌吧?


查看完整版本: [-- 只教文章点点血 流作樱花一片红——宫崎滔天与中日友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