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树木和树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3月 -> 树木和树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谷水 1980-03-31 00:00

树木和树人

第8版()
专栏:

树木和树人
谷水
春日融融,细雨绵绵,举国上下忙植树。
十余年来,林彪、“四人帮”的风刀霜剑,摧毁了一道道绿色屏障,造成荒山触目,沙害严重,木材奇缺,因而植树造林的任务在今天更加紧迫。
从树木想到树人。我们奇缺的何止是木材?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多少国家栋梁横遭残害,多少贤能俊杰死于非命,多少年轻一代被毒害耽搁!如今,真是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培养和选拔各级领导的接班人,同植树一样迫在眉睫。
堂堂中华,九亿之众,发现亭亭如盖的栋梁之才并不难,关键是要去选拔。
选拔,当然决非揠苗助长。那种只凭主观决定、违反客观规律的愚蠢行为,只能自食其果。我们所说的选拔,是擢拔贤才,是把那些德才兼备、颇孚众望而又年富力强的人才大胆地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怎么选拔?两千年前的孟轲老先生这样说过:“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讲的是选拔封建阶级的统治人才,但对我们选拔革命接班人,仍有借鉴作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领导者周围同志的意见,当然是需要听取的。但是,一则这部分人人数不多,难以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二则其中也难免会凑上来一些察颜观色和阿谀奉承之辈,如果偏听偏信,甚至偏爱,那么完全可能清浊难辨。因此,孟子才说“未可也”。只有我们迈开双脚,深入群众,认真地、广泛地听取“国人”——那些普通老百姓的意见,真正的贤才就会站在眼前了。
那末,众口皆碑的人是否就一定能选作接班人呢?未必尽然。名实不符的现象也难免存在。这就需要领导者通过实践来“察之”,大胆地把被选者放到适当的岗位上去锻炼,去实践,看看他是否真有才干,是否真能称职,是否真符合众誉。经过这种实践的考察,优劣贤愚自然一清二楚,即“见贤焉”。这时,也只有在这时,才能委以重任。
甘当助手、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是值得赞誉和效法的。有些人却不从大局着想,对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者不服气,耿耿于怀。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至于那种妒贤嫉能、有意压制人才的行为,对我们党的事业,对刻不容缓的四化建设,更无异于一种犯罪。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调整和充实了党中央的领导机构,为全党培养和选拔接班人做出了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顾虑重重和止步不前呢?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从一般的时间要求说的。在今天,无论树木还是树人,都是“只争朝夕”的事。只要全党动员、上下一致,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地上,将会遍布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城;在我们党的事业中,也定会人才辈出,涌现出千百万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查看完整版本: [-- 树木和树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