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可贵的献身精神——话剧《原子与爱情》观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4月 -> 可贵的献身精神——话剧《原子与爱情》观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成 1980-04-26 00:00

可贵的献身精神——话剧《原子与爱情》观后

第8版()
专栏:剧评

可贵的献身精神
——话剧《原子与爱情》观后
赵成
我流着眼泪看完总政话剧团创作并演出的四幕话剧《原子与爱情》。这是一个题材新颖、思想深刻、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好戏。
每当我国成功地进行一次核试验,人们都由衷地为祖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壮大而自豪。然而,原子弹是怎样造出来的,那些在微观世界的探索中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这对广大观众一直是个谜。总政话剧团把这一崭新的生活领域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很可贵的。
这一题材尽管涉及许多技术性问题,但话剧并未受其束缚,而是充分发挥艺术反映生活的特长,通过对一群科学工作者灵魂的展示,表现了他们为现代化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不仅是国防战线科学工作者为国为民忘我劳动、刻苦攀登的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我国各条战线人们精神面貌的概括。我们的文艺作品就应当这样理直气壮地拨动创业者心上的弦,弹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为四化鼓气,给英雄助威。
为现代化献身,这一主题是融化在一群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之中。我们从老科学家肖博琛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给青年垫背当人梯的高尚行为中受到教育,也从肖老在被害致死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核长城,把未竟事业托付青年的衷肠热语中受到感染,尤其从肖老最信赖的学生、青年科学家何梓源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行动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主人公何梓源是一个塑造得比较成功的艺术形象。他最突出的品质是忘我。为了炸响第一颗原子弹,他废寝忘食地工作,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以丧失终身健康的巨大代价为事业的成功和战友们的安全铺路排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当他被栽赃陷害,打成“特务”、“现行反革命”而关进牛棚时,还在深夜偷偷地用一双戴铐的手,在昏暗的油灯下寻找着一个个关键数据……。他把个人的知识、才华、青春、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现代化事业,铸进祖国的核长城,这是何等可贵的献身精神!
何梓源的献身精神还表现在他对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的处理上。爱情,是每个正常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东西。但是如何对待它,却因人而异,大不相同。剧中史墨对爱情的回答是,不择手段地占有它,为达此目的,他可以危害事业,出卖灵魂。肖羽屏的回答是,一切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它,爱情至上。何梓源的回答则是,“相爱一生一世,永不变心”,但爱情的位置却不是至高无上的,在他的心灵深处,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自己情愿为之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现代化事业;爱情与事业是可以一致的,爱情熔铸在事业中,一旦二者发生了矛盾,就无条件地服从事业的需要。正是这种伟大的事业心和高尚的爱情观,铸成何梓源这个新人形象的典型性格。
这个戏在创作上是严肃的。艺术家以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把创作动机和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比较好地统一起来。它不论是歌颂光明还是暴露黑暗,都着眼于给人们以信心和勇气,鼓舞人们为美好的东西去追求、探索和斗争。它并不回避生活中的黑暗与丑恶,如十年浩劫中的混乱、破坏、颠倒,但目的不是展览黑暗,而是为了衬托光明,再现追求光明的斗争。当我们看到何梓源戴铐攻关时,感到的不是悲观、气馁、消极、绝望,而是为英雄的献身精神和斗争意志所鼓舞、激励、鞭策,不是被黑暗所窒息、征服、毁掉,而是激起战胜黑暗的义愤和力量。这就是该戏在社会效果上与某些低调作品所不同的地方。
这个戏的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爱情描写不够精练。由于对肖羽屏品质中优秀的东西揭示不够,使何梓源始终不渝的爱情缺乏坚实的基础;个别细节不够真实,婚礼找人一场有故意作戏之感。除此,“婚变”的情节也缺乏根据,肖对何的事业心可以不理解,但对于何的爱情是不应该怀疑的。(附图片)
《原子与爱情》剧照:何梓源和叶洁珊喜看我国首次试验的测试结果。


查看完整版本: [-- 可贵的献身精神——话剧《原子与爱情》观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