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5月 -> 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80-05-21 00:00

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

第1版()
专栏:社论

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
今天本报发表的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孟庆集,广州设计院总设计师佘畯南、副总设计师莫伯志,上海无线电管理处助理技术员赵乐等同志的三篇通讯,很值得一读。他们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以他们的志气和聪明才智,为四化作出了贡献,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些事,值得拍手叫好。它生动地告诉我们: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的作用一旦得到发挥,就会做出重大贡献。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必须重视专业知识,重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现代化建设,行业非常多,每一门都有其专业知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领域,新的知识。有专业知识,有真才实学,才有可能做好工作,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然,尽管你建设四化的热情很高,还是做不出应有的贡献,有时候甚至把事情办坏。我们的一些从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应该下决心很好学习提高,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否则,要领导好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的许多企、事业单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为什么长期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缺乏有真才实学的人,或者是虽有人才而没有受到重用。我们的许多领导机关,为什么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办事拖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那里有真才实学的人太少,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太多。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为什么对某些建设项目作出错误决策?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又不尊重、不信任、不重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过去长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现在,一定要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地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有些同志认为,搞四化,最重要的是资金。对于人才问题,他们却不重视,或者重视不够。这是不对的。资金固然重要,人才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资金不足,我们就更要勤俭创业,杜绝各种浪费;就更要注意资金的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我们办一切事业,都必须讲究经济效果,找到花钱少、收效大的最好方案,也就是说,都要实行“优选法”。而要做到这些,关键就在于人才。孟庆集同志在同外商进行技术谈判中,所以能够使对方承认他们提供的设备在设计上有错误,同意更换新的设备,就是因为他具有真才实学,能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据和科学理论,使对方心悦诚服。象孟庆集等同志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发现得越多,使用越得当,就越能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实现四化也就越有希望。相反,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便有了资金,也会钱倍功半,甚至把资金白白浪费掉。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够多的了。可见,没有真才实学,没有人才,即使有钱,也办不好事;甚至投入的资金越多,浪费就越大,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有些同志只热心于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却不热心于发现、培养、使用、选拔人才。这也是不对的。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当然很必要。国外一切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东西,在可能的条件下,都应该引来为我所用。但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哪些要引进,哪些不要引进,哪些先引进,哪些后引进,就要依靠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鉴别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设备和技术引进来了,如何合理使用,使其取得最大的效益;如何吸收、消化,使自己能够创造出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要依靠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有不少引进的项目,确实对四化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引进的项目,由于在决定是否引进和如何引进的时候,没有听取、采纳有真才实学的人提出的正确意见,以致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成为我们的“包袱”,造成很大的损失。有些部门和单位从国外引进了设备,却没有使用这些设备的人才,或者这些设备根本就不适合在我国使用,只好让它在那里摆样子,睡大觉,实在令人痛惜。可见,只热心于引进设备,而不用更大的热心去发现、培养、使用、选拔人才,是搞不好四化建设的。
总之,我们搞四化建设,要重视资金、设备等等的作用,同时,一定要更重视人才的作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曾经强调指出:全部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才问题。如果一切领导机关不能象爱护眼珠那样爱护一切真诚工作的、精通和热爱本行业务的专家,那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成就。列宁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是大有教益的。我们今天进行四化建设的关键,同样在于人才问题。我们全党都要用极大的热情关注这个问题,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一切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现在,我们国家有真才实学的人,比起四化建设的需要来,确实太缺乏了。但是,人才毕竟是有的。不仅老一代中有不少世界第一流的专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已培养了几百万中专以上的人才,其中象孟庆集、佘畯南、莫伯志、赵乐等同志这样比较“拔尖”的人才也是有很大一批的。如果在这几百万人中,十分之一是这样“拔尖”的人才的话,也就有几十万。因此,人才是有的,问题是很多人才被“盖”着,特别是很多不知名的中、青年人才被“盖”着,难以施展他们的才华。应该懂得,从现在起到二十世纪末,我们要实现四化。这二十年间,能够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将是现在我们大家还不知名的中、青年。我们国家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绝大部分骨干力量都是中、青年,决定这些新兴学科方向,推动这些学科前进的,主要也要靠他们。我们如果不移开“盖子”,让他们破“盖”而出,为实现四化大展宏图,那将是对我们事业的犯罪行为。
究竟是什么东西把人才“盖”着呢?主要是我们一些同志的错误思想,以及某些不合理的制度把人才
“盖”着。为了使大批被“盖”着的人才能够破“盖”而出,我们必须坚决清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对知识分子的各种偏见。对于一切有真才实学,愿意为四化建设服务的人,我们都必须充分信任他们,决不允许借口“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有过某些缺点错误”等等而在政治上歧视他们。对于那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有科学态度和革新精神的人,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努力为祖国争名,为四化成家,决不允许再用什么“白专道路”的帽子去整治他们。对于那些不盲从、爱动脑筋、爱提意见的人,我们应该认为这正是他们的优点,不能把它看作是什么“固执己见”、“骄傲自大”。对于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人,我们应该放手使用,大胆提拔,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等陈腐观念。对于现行的某些不利于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政策和制度,我们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改革,以便从制度上保证能够合理地选拔和使用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一切有用之才。现在,群众中有这样的议论:“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爱护人才,有才缺德的领导者嫉妒人才,无才无德的领导者败坏人才”。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从人们的这些议论中得到启发,做一个爱护人才的领导者,切不要做嫉妒人才、败坏人才的领导者。善于发现并且充分支持一切有真才实学的人大展宏图,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各级领导同志的重任。这件事做得越有成绩,我们的四化建设事业就越有希望。


查看完整版本: [-- 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