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和外国厂商技术谈判中显示才能 孟庆集分析质量事故有理有据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5月 -> 在和外国厂商技术谈判中显示才能 孟庆集分析质量事故有理有据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尔宁 王煌彦 1980-05-21 00:00

在和外国厂商技术谈判中显示才能 孟庆集分析质量事故有理有据

第1版()
专栏:

在和外国厂商技术谈判中显示才能
孟庆集分析质量事故有理有据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孟庆集,今年四十七岁,一九五七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涡轮机专业,是解放后党培养的第一代大学毕业生。
去年四月,我们引进的一种大型成套设备中的一个关键设备透平高压缸转子,连续三次发生叶片断裂事故。我方与一个友好国家的厂商进行技术谈判。担任我方技术主谈的是孟庆集。他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集中了国内其他专家提供的材料和意见,用大量的计算数据和科学理论,透彻地分析了事故是由于叶片设计存在着强度方面的根本性错误。对方以友好合作和对其产品负责的态度,认为孟庆集“对事故的分析是清楚的,符合实际的”,答应了我方提出的合理要求,更换重新设计的、性能可靠的新转子。外商谈判代表还几次说:“中国人民是聪明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有这样好的老师,应当感到幸运”。他们还友好地邀请孟庆集访问他们的工厂。通过技术谈判和访问,我方也向对方学习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这次技术谈判,确实说明了中国人民是有聪明才智的。
孟庆集同志之所以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是他长期为祖国建设而刻苦学习的结果。
在谈判中,对方强调他们只遵循自己的专利和透平行业的世界权威特劳培尔教授的理论和准则。特劳培尔的理论,对于孟庆集并不生疏。早在一九六二年,孟庆集就开始学习和研究这位世界权威的代表作《热力透平机》。当时,他虽然已经掌握了英文、俄文,却不懂德文,读这本德文原著,的确困难重重。但是他知难而进,边学德文,边查字典,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地阅读着,研究着。结果,他不仅精读了一些专著,也大大提高了德文的程度。对于这本书的动应力部分,他更是联系实际反复钻研,慢慢地,他对特劳培尔的理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一九七四年,他听说这本书作了修改,重新出版,当即四处寻找,渴望早日读到新版。后来,他听到杭州一家工厂在引进设备时,人家送了这部著作的两套新版书。
厂里还没有登记,他就跑来借阅。有关人员看到他的急切心情,同他一起从刚启封的箱子里找到这本书。他如获至宝,手不释卷地阅读着,对每一处重要改动,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很快对这位权威的理论的新发展有了认识。直到现在,他还不时翻阅、研究这部著作。
这次技术谈判,正好发挥了自己的所长。他熟练地运用特劳培尔的理论,同对方进行了友好的讨论。他的发言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对方听后称赞说:“我们对特劳培尔教授理论的了解,没有孟教授多。”
孟庆集就是这样勤于学习,善于钻研。他对许多国家在叶片强度和设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也总是反复学习,取各家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直到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为止。
孟庆集也善于向实践学习。他常说:“我是搞应用科学的,不能脱离工程实践。”他改造六十年代末开始投入运行的从另一个国家引进的五万千瓦汽轮机组的过程,就是他向实践学习的生动的一例。这些机组的叶片在设计上有重大缺陷,经常断裂,出厂后原厂曾把一些叶片作了割短处理,用牺牲经济效率的办法来保证安全生产。这种作法,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损失,八台机组没有一台发电量达到设计能力,最高只能发电四万七、八千千瓦。而且,叶片还经常断裂。
改造这些叶片的任务,于一九七四年交给了孟庆集等同志。孟庆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他反复查阅有关资料,并且用多种方法进行强度计算,又深入到现场观察和了解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有时,他还背着断了的叶片到外地作扫描电镜分析,和进行各种试验。在其他同志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近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设计出了新叶片。新叶片安装后,不但使机组发电能力达到五万千瓦,而且消除了叶片断裂事故。最早安装的新叶片已安全运行了三年多。每当他下厂看到满发的功率表,总是充满了极大的幸福和安慰。这次实践,也为去年他同外商谈判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孟庆集同志以他的真才实学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国家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它生动地说明,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有真才实学,也才能真正加强与友好国家的技术经验交流和贸易合作。
本报记者 刘尔宁 王煌彦


查看完整版本: [-- 在和外国厂商技术谈判中显示才能 孟庆集分析质量事故有理有据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