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印度教族冲突又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8月 -> 印度教族冲突又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周修庆 1980-08-30 00:00

印度教族冲突又起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印度教族冲突又起
周修庆
8月中旬,印度北方邦莫拉达巴德市发生穆斯林同警察、印度教徒的流血冲突,6天中死亡164人。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德里、姆霍、艾哈迈达巴德、桑巴尔、密拉特、阿拉哈巴德、坎普尔、勒克瑙、巴罗达和阿利加尔等城市的穆斯林也发生骚乱。骚乱还波及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斯利那加和索普尔。
印度陆军部队8月19日在阿拉哈巴德处于戒备状态,对该市实行无限期的宵禁。这是自从北方邦发生教族冲突以来的第五个实行宵禁的城市。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对议会上院说,印度全国的气氛是一种犯罪和采取暴力的气氛。这说明印度政府对这次教族冲突的局势,是估计得相当严重的。
其实,莫拉达巴德市的流血冲突的直接起因,并不算大。8月13日上午,大约5万名穆斯林在一所清真寺作开斋节祷告时,有几头猪窜入祈祷场地,穆斯林用石块赶猪,在那里值勤的警察却以为是向他们投掷石块,竟使用警棍殴打穆斯林,并开枪打死20多人,在骚乱中有50多人被踩死。就这样,一触即发,一场新的教族冲突很快波及全市,一些警察局和商店、住房被纵火烧毁,有的警察被打死打伤,街头还发生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流血冲突。该市警察实行逮捕,印度当局还增派军警进行镇压。但是,这不仅平息不了莫拉达巴德市的流血冲突,而且立即激起了其它城市、包括德里在内的地区穆斯林群众的示威抗议,使冲突迅速扩大。
为什么一个不大的原因,就会引起激烈的冲突?当地领导人又怎么会把局势一下子估计得那么严重?
这是因为印度的教族冲突由来已久,根子深,矛盾大,绵延不断,有时扩大成为全国性的大动乱。
印度是一个居民几乎都信仰宗教的国家。据1951年人口普查,在三亿五千六百多万人口中,印度教徒有三亿零三百多万,伊斯兰教徒(穆斯林)有3,500万,其次是基督教徒、锡克教徒等。印度各教派之间原是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流血冲突。但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殖民主义者执行“分而治之”政策,制造教派之间的冲突,作为其维持殖民统治的一个手段。这一反动政策使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形成了日益严重的人为的隔阂、矛盾和冲突。在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治之前几年,英国殖民者就曾在1946年8月在印度加尔各答等地挑起了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大流血冲突。
问题是印度独立后,殖民主义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后果,未见努力消除,而且歧视和压迫少数教派的事,常常发生。因此,教派之间的宿怨未能消弭,冲突也不能缓和。1969年9月,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城发生印度独立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最严重的一次冲突,死伤达3,000多人。1979年4月,印度东部比哈尔邦贾姆谢普尔曾发生过穆斯林同印度教徒、警察的流血冲突,死伤1,000多人,并使25,000人无家可归。这都是例证。就以新近的冲突来说,印度当局采取的措施,甚至在议会中也引起了不满。人民党议员赛义德·沙卜丁在上院的辩论中,指责北方邦的武装警察部队象对待苍蝇“那样对待穆斯林”。据报道,莫拉达巴德市警察对教族骚乱者开枪,是得到当局的允许的。这又怎能不激起强烈的反抗,使教派冲突再起呢。


查看完整版本: [-- 印度教族冲突又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