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约使用能源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09月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约使用能源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志荣 1980-09-30 00:0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约使用能源

第5版()
专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约使用能源
杨志荣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就是开发能源资源,节流就是节约使用能源。我国已经确定现代化能源建设的总方针: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要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大力开展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革。
(一)
能源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物质基础。从世界来看,一个国家的产值和能源消费量大体上保持正比关系。也就是说,能源消费量越大,产品产量越多,社会也越富足。
世界的能源增长极为迅速。1960—1975年的15年间,世界能源消费相当于前60年的能源消费量;经济发展最快的日本,在1965—1975年的10年间,能源消费量等于前65年的能源消费总和;195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仅27亿吨标准煤,目前约达100亿吨。按人口计算的平均能耗,世界每人每年只有2吨多,发达国家平均是5、6吨,其中美国最高,已超过了12吨。战后,以先进工业国家为主体大力推进现代化,是与大量使用能源,特别是中东的石油分不开的。70年代之后,世界能源形势日趋紧张,我国也是如此。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能源利用效率低,存在着很大的浪费,使供求关系更为紧张,已发展到了严重地步。它主要表现在:企业动力不足,开三停四屡见不鲜;城镇用电没有保证,经常拉闸停电;农村缺少柴烧,大部分农户还没有电。
据有关部门计算,工业缺电400多亿度,有20—30%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相当于影响700多亿元的产值。在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爆发了震撼世界的西方能源危机,即石油危机。当时,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减产幅度是5—25%,受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减少产值约10%。应当承认,我国由于能源短缺,也显著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能源问题解决不好,经济就无法前进,生活就难以改善。面对四个现代化,能源问题非常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日本认为,能源问题解决的好坏,是关系到日本民族生存的大事。依我看,我国能源问题解决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
十年浩劫期间使能源建设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新增生产能力不多,靠强化开采来增加能源生产。地质勘探跟不上,致使能源后备可采储量不足,煤炭采掘比和石油储采比失调,这些都有待恢复。所以,近期内能源增产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近几年只能维持目前生产水平或略有增加,但不会有突破性的增长。
另一方面,能源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无论是煤矿、水电站,还是火电站(包括煤矿)和核电站,一般要七至十年,要达到设计能力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当前着手安排的项目,短期内也不会见效。所以,在近期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与能源的增产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能源的形势是紧迫的,必须在大力开发能源资源的同时,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
我们要十分抓紧能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力争在少增加能源消费的同时,使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过去两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显著成绩,有的地区和单位,甚至在减少能源消耗的情况下,取得了较高的增产速度。去年全国节约了2,000多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只增长3%,却保证了工农业增长8.5%,实现了节能又增产。实践证明,节能是缓和能源供应不足的好办法,它不但见效快,而且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的负担,减少能源给环境带来的公害,一举数得。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一个穷国。与发达国家比较,生产和生活水平差距甚大。要更快地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在能源利用上必须精打细算,用比较少的能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预期的经济目标。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国外能源建设的好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绝不可盲目追求能源消耗的高指标。
(二)
节约能源既然如此重要和迫切,那么,究竟有多大潜力?这些潜力有多少可以变成现实可用的能源?
对一个国家来说,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这个国家能源利用好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从能源生产(不包括能源回采率)、加工转换、运输、贮存到最终使用的全效率,世界上还是很低的。日本是36.4%,西欧是32%,这就是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能源损失掉了。目前我国常说的能源利用效率,它只反映了能源利用的一个主要环节。这个效率,日本是57%,美国是51%;我国是30%左右。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日本比我国高90%,美国比我国高70%,差距很大。我国农村能源的利用效率只有10%,若考虑这一部分,差距则更大。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究竟低在什么地方?
按能源的用途,国外常把能源消费分为四大类:发电,工业,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我们也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一看我国能源的利用情况。
发电:工业发达国家,火力发电效率已达到35—40%,我国只有28%(包括小机组在内)。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是相当大的。
工业:能源在工业部门除用于发电和少量做原料外,大部分是直接燃烧和生产蒸汽。如整个冶金企业锅炉燃料占其总燃料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化工行业接近一半;轻工纺织占90%。但是,热效率都很低,比国外低得多。国外钢铁工业综合热效率在50—60%,我国目前只有28%;国外氮肥生产的热效率在50%左右,我国才25%,比国外相差一倍。
交通运输:美国、日本、西欧的汽车运输发达,铁路运输已经内燃化、电气化,能源利用效率在20—25%。我国主要是铁路运输,其中五分之四是蒸汽机车,效率只有6—8%。
商业和民用:国外城市和商业采暖,不少与工业用热配合,采取区域锅炉房或热电合供的办法,比我国分片小锅炉房和分散小煤炉采暖的效率高得多。在炊事方面,国外尽量供应优质能源,大都是煤气或电力;我国除少数几个城市部分使用煤气外,基本上靠煤炭,而且质量较差。煤炉做饭热效率只有15—18%,煤气可达50—60%。国外农业人口不多,基本上也使用油、气、电等优质能源,我国农村几乎全靠秸秆,采用最古老的燃烧方式,热效率只有10%。
另外,再以三项主要工业产品的能耗情况为例。
钢铁:1979年我国平均吨钢可比能耗约1.6吨标准煤,日本为0.8吨,比日本高出一倍。若以1979年钢产量3,448万吨计算,与日本相比,一年多消耗2,800万吨标准煤;
火力发电:日本供电煤耗335克,1979年我国供电煤耗(包括小机组在内)是474克,比日本高41%。若以1979年火力供电量计算,一年多消耗3,000多万吨标准煤;
合成氨:我国吨氨平均能耗1979年为2.84吨标准煤,日本是1.2吨,比日本高一倍多。若以1979年我国生产1,352万吨合成氨计算,一年多消耗2,200多万吨标准煤。
仅上述三项主要工业产品,与日本相比,就多消耗了8,000万吨标准煤,占全年能源总消费量的13% 以上。数量之大,十分惊人。
再以国内小氮肥耗能情况来看。
我国合成氨的一半以上是小厂生产的,通过这两年的节能活动,能源消耗有所降低,但是大多数小厂的能耗仍然很高。今年一季度,全国小合成氨厂的吨氨能耗平均是3,176公斤标准煤,浙江62个小厂能耗平均是2,291公斤。若按今年计划产量750万吨计算,与浙江相比,就要多消耗能源600多万吨标准煤。
总之,无论与国外相比,还是国内同行业相比,节能的潜力确实是很大的。正确地估计节能潜力,对我国今后的能源建设十分重要。估计过低,就会忽视节能的作用,限制节能潜力的发挥;估计过高,就会过分依赖节能,放松能源开发的努力。
既然我国节能潜力很大,但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变成现实可用的能源?
日本是世界公认能源利用最好的国家,能源危机之后非常重视节能。与1973年相比,1974——1977 年的4年间,平均每年的节能率为5.5%。据我国有关部门估算,去年全国节能2,360万吨标准煤。按照这个数字,节能率是4%,接近日本的节能率。
然而大规模的节能活动我国还刚刚开始,这几年我们扫了一批“浮财”,关、停、并、转了一批“煤老虎”、“电老虎”、“油老虎”等等,能源节约量比较大是肯定的。但是,应当认识到,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节能难度将越来越大。比如消耗1亿吨标准煤,利用效率在25%时,再提高1%的效率,节能率是4%,可节约400万吨;利用效率在30%时,再提高1%,节能率是3.3%,可节约330万吨;利用效率若在40%时,再提高1%,节能率下降到2.5%,只能节约250万吨。也就是说,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能率将会下降。不仅理论上是这样,实际情况也开始显露出来。如我国冶金系统钢铁企业,1978年节能率为14.3%,1979年是9.5%,1980年计划3.5%。其他行业也有类似情况,这种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尤其是,节能与开源不同,具有广泛分散的特点,牵扯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要积砂成塔,汇流成川,使节能发挥效力,非要花大力气去实施不可。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所需要的能源,与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相差4亿吨标准煤,必须靠节约来填补。特别近十年,每年要节约2,000万吨,开源大体也在这个水平上。也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要靠节能来取得,否则,就达不到预定的经济目标。
节约能源,要靠强大的科学技术,要求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法和体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还要有一大批现代科学技术队伍和精干的管理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讲究实效,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以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查看完整版本: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约使用能源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