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副司令员的儿子牺牲以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10月 -> 副司令员的儿子牺牲以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志臣 王先贵 杨厚孟 蔡善武 1980-10-31 00:00

副司令员的儿子牺牲以后

第4版()
专栏:

副司令员的儿子牺牲以后
今年6月6日,沈阳部队某部八连副连长常向在组织连队进行战术训练时,不幸身负重伤。事后,部队领导马上打电话给沈阳部队空军副司令员常仲连和他的爱人牛芬荷,请他们速到部队探望儿子。常仲连接到电话后,决定到部队去一趟。临出发前,他对老伴讲:“咱们不光是去看孩子的,也是去做工作的,有两条一定要做到:一不准太难过,以免给部队增加压力;二不要说不利于团结和工作的话。”老伴答应了。常仲连和老伴一到部队就关切地问:“还伤着别的同志没有?”当得知只有儿子一人负伤时,他才松了一口气。部队领导同志怀着内疚和不安的心情,检查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常仲连安慰他们说:“当兵嘛,负伤牺牲是常有的事,你们不要太难过,也不要有什么压力,一定要照顾好部队,训练情绪不要受影响。”他和老伴看了儿子的伤情,心情非常沉痛。但常仲连说:“一个干部在危险时刻应该走在前面,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他不上去,灾祸就可能落到战士头上。”第二天上午,两位老人又来到儿子所在连队,看望战士,安慰干部,帮助他们总结教训。
6月9日凌晨,年仅27岁的常向,由于伤势过重,经多方抢救无效,光荣地牺牲了。
常仲连回到沈阳,第二天就照常上班了。他特意向自己所在的党小组长杨地汇报了思想,表示一定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向部队提个人要求,不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儿子遗体火化那天,常仲连按原定工作计划,带领机关干部到高炮某部检查工作,途中路过火葬场。随行的同志劝他去看一看,他说:“不用了,有部队的同志处理后事我完全放心。”
“八一”前夕,常向所在部队派代表到沈阳慰问常仲连夫妇,送来了烈士证明书和一笔抚恤金,还捎来八连司务长以前向常向借的85元钱。常仲连收到这些钱,刚刚平静的心翻腾起来,儿子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他想起,儿子牺牲前二十多天,因公路过家时曾说:“连队司务长家住农村,人口多,收入少,生活很困难,我借给了他85元钱,不打算要了。”常仲连和老伴当场表示支持。他还清楚地记得儿子当时说过,战友们学习的兴趣很浓,可惜连队图书太少了,他想买些好书带回去。结果由于走得太仓促没有办成。
此刻,常仲连决定替孩子完成这些没有来得及完成的宿愿。他马上同老伴合计:常向帮助司务长解决困难的钱,他活着时不打算要,死后更不能要。这是孩子对战友的一片热心,我们不能冷了它。他们又商量:孩子是部队的人,连队也是他的家。现在八连缺图书,咱们拿一部分抚恤金买些书籍,送给他们,了却儿子生前的一桩心愿。于是,常仲连把八连司务长还给的85元钱重新寄到他四川家中。又把宣传干事和秘书找来,一块研究拟定了预购书目,从抚恤金中拿出一百多元,到书店选购了124本干部战士喜爱的图书寄到常向生前所在的八连。
八连的干部战士收到这位红军老战士赠送的图书,心情非常激动,许多人给他写感谢信,信中说:“敬爱的副司令员同志,您和牛芬荷同志送来了千千万万个父母对子弟兵的关怀,送来了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我们一定把连队建设好,让你们放心。”
本报通讯员 王志臣 王先贵 杨厚孟
本报记者 蔡善武


查看完整版本: [-- 副司令员的儿子牺牲以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