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诗中“有我”和“无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10月 -> 诗中“有我”和“无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孙静轩 1980-10-31 00:00

诗中“有我”和“无我”

第8版()
专栏:文艺随笔

诗中“有我”和“无我”
孙静轩
……你在来信中谈到诗中有我无我的问题,说,我国诗歌创作长期以来,之所以不景气,之所以没有特点,没有特色,没有风格,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中无“我”。你的这种看法,我非常同意。
的确,多年来,就有那种评论家,总是拿着放大镜,在诗歌中寻找“我”,一旦发现了“我”,就象发现了病苗一样,大惊小怪,嚷个不停。似乎当真诗人是在“掺进了私货”,“宣扬了个人主义”。不是就有人指责过贺敬之,说他的诗中“我”字太多了么?今天看来,这当然明显是一个幼稚而无知的笑话,但在前几年,对于诗人来说,却是一种威胁性的可怕的武器哩。
今天,此种形而上学的近似无理取闹的批评,已经没有市场了。诗作者和诗读者一致认为,诗中须有“我”,无“我”便无诗。但是,诗中有了“我”,是不是就一定是好诗,就有了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呢?我看,并不尽然。
诗中之“我”,切不可只从诗的外表看,以为诗中有几个“我”字,就有了个性,有了特色。那是浮浅之见。某些诗,即或每句都有一个“我”字,也不见得就真正有“我”。诗中之“我”,是指诗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指诗作者独特的思维形式和方法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或者说,是指诗作者的个性、气质、情趣、格调。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诗,真正作到“我在其中”,是极不容易的。诗中真正有“我”,“诗如其人”,不仅标志着诗人思想的成熟,人格的完善,而且也标志着艺术素养的深厚。
是不是作到“诗如其人”,就一定是好的诗、真正的诗呢?那也并不尽然。我们常见,有的诗确有作者的真情实感,确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却不能在读者中引起反响,发生共鸣,得到好评。此种情况往往是诗中之“我”,仅仅是一个我,而这一个“我”,仅仅是个人的狭小的思想、感情、情绪或印象,而没有代表性、典型性,当然也就不会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了。所以,我认为,诗中之我,不应仅仅是个人的“我”,而应该也是千百个“我”,或者说是人民,是时代,是历史。好的诗,必然是有个性,也有共性,有个人的“我”,也有广义的“我”,小我大我,融为一体,血肉难分。所以,凡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可以从诗中窥见诗人自己的思想、气质、人格、情趣,而且也能够听到人民的声音,时代的声音。倘若一个诗人仅仅是表现个人的“我”,而这个“我”,又是狭小的、平庸的“我”,同人民,同时代,同千万个“我”有着难以交流、疏通的隔膜和障碍,我敢断言,那他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而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蹩脚诗人。


查看完整版本: [-- 诗中“有我”和“无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