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积极搞好家具的生产和供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0年11月 -> 积极搞好家具的生产和供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1980-11-30 00:00

积极搞好家具的生产和供应

第2版()
专栏:

积极搞好家具的生产和供应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述评
近几年来,家具的生产和供应有所改善,但仍然供不应求。
当务之急是广辟原材料来源。现在分配做家具的木材数量太少,近年虽有增加,全国每年也只有120万立方米左右。由于层层挤占挪用,再加上材质、材种不对路,以及加工工艺落后,家具的供应状况相当紧张。在国家分配做家具的木材不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较好办法是改进家具用木材的供应体制,由计划部门把指标直接拨给家具生产部门。山东省已经这样做了,并且初步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山东省让家具生产部门参加木材订货会议,直接到林区组织调运,直供到厂。这样可以保证专材专用,也有利保证材质,供货及时,减少中转环节和流通费用。山东省的做法很有可取之处。与此同时,要积极发展和利用工业原料制作家具。国外家具生产使用的原材料中,人造板、金属、塑料等工业原料一般占50%以上,多的可达80—90%。我国木材资源缺乏,应广泛使用工业原料代木材。1976年以来,全国已经建起了近百个刨花板厂(车间),全部投产后,生产的刨花板相当于原木90万立方米,等于内销民用家具木材的四分之三。应当在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钢材、铝合金、塑料也可以代替大量木材,比如今年计划生产的钢木家具,以钢代木部分就节省木材40万立方米。各地还要因地制宜扩大使用竹、藤、柳等原材料。河北生产的柳条家具,山东生产的腊木家具等,都是群众所欢迎的。
打破地区封锁,做到货畅其流。一些地方实行封锁,划地为牢,限制家具外销,结果造成非产材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家具奇缺,产材区家具有余。据安徽省山区11个县家具厂统计,目前积压各种家具34,000多件。因此,限制家具外销的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应该改变。要允许山区家具厂、社充分利用当地小材小料,量材加工,生产经济价值较高产品或半成品出售。
大力推动各种形式的联合,是打破封锁的积极办法。当前联合的做法和主要形式有:从双方发展生产迫切需要的项目着手自愿互利的联合;原材料产区和加工地区的联合,在原材料、半成品与技术设备、资金之间互相支援;产区与销区的联合,开展商品展销、经销和信托业务;国营企业与集体企业的联合,集体企业接受国营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联合的效果已越来越明显地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价格要合理。目前,家具的价格问题比较多。一方面,家具价格偏高,消费者嫌贵;另一方面,生产家具的企业利润只有5%左右,工厂喊赔钱。原因何在?据反映,主要是供应中关卡太多,“雁过拔毛”,从林区到销售商店,经一道手续取一次利润。京、津、沪、穗、汉、山东、浙江等地实行“产销合一”办法,让工厂同消费者直接见面,降低了费用开支,有利生产,有利消费,应当提倡和推广。


查看完整版本: [-- 积极搞好家具的生产和供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