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湖北孝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的做法说明 搞活小城镇经济并不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1月 -> 湖北孝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的做法说明 搞活小城镇经济并不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81-01-31 00:00

湖北孝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的做法说明 搞活小城镇经济并不难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 把小城镇建设好,对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城乡交流,扩大劳动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本报刊登的孝感地区发展小城镇手工业生产和观音滩集镇活跃经济的报道,值得一读。建国初期,许多中小城镇手工业、商业、服务行业相当活跃,城乡人民称便。后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小城镇搞得冷冷清清。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各项政策的落实,许多小城镇开始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只要认真采取措施,积极发展各种所有制的工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行业,小城镇的经济就一定可以搞活。
湖北孝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的做法说明
搞活小城镇经济并不难
湖北省孝感地区在党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以后,组织全地区八个县、十四个镇的有关领导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了发展手工业、增加轻工产品的经验。在提高认识后,应城县长江埠镇的干部在全镇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有的推荐工匠,有的凑集资金,腾借房屋,加上少量国家贷款,一个月就办起生产糕点、皮鞋油、鞭炮等五家小手工业工厂。行署向全地区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各个城镇普遍对手工业重视起来,把发展手工业生产作为增产轻工业品,搞活城镇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新上的厂子学习长江埠镇的经验,因陋就简,勤俭建厂,不搞或少搞基本建设,就能使手工业生产不断发展。孝感县光明工艺美术厂1979年8月建厂的时候,在县轻工业局的一个会议室里试制产品,生产发展了才买来几间旧民房当厂房。现在,他们已能生产礼品镜、家具镜、藤椅、台灯罩等七种产品,年产值超过十五万元。
生产搞起来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他们的做法是:把提高职工的技艺作为工作的重点。1979年年底,行署有关部门举办了一期工艺美术设计训练班,从湖北艺术学院等单位请来几位专家,给五十多个企业的设计人员讲课,帮助他们提高工艺设计和产品造型的水平。1979年以来,他们从上海、武汉等地请来几十名在职工人和退休老工人,进行短期或较长时间的技术指导,使不少难题迎刃而解。
为了使手工业产品在市场站住脚,各县手工业企业在争取同当地商业部门签订合同的同时,积极开展自销业务。不少企业恢复了“前店后厂”的传统做法。应山等县采取“走出去推销,请进来议销,办门市部展销,委托别人代销”的办法,努力扩大销售。
他们还千方百计挤入国际市场。家具、木雕、草帽、布鞋等受到外商的欢迎。
近两年,孝感地区城镇手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对安置待业人员、活跃城镇经济起了不小的作用。汉川县脉旺镇,在1976年是个只有4,000人的小镇。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的手工业迅速发展,两年就安置了六百多人就业,加上其他行业的安置,1980年以前的历届中学毕业生都已基本安排工作。有些街道居民还在家中为工厂干加工活。去年同1978年比较,全镇个人储蓄余额增长约一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40%以上。
本报记者 郭龙春 李桂生


查看完整版本: [-- 湖北孝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的做法说明 搞活小城镇经济并不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