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围城》及其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1年01月 -> 《围城》及其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郭志刚 1981-01-31 00:00

《围城》及其它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围城》及其它
郭志刚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了钱钟书先生解放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围城》。这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写的小说,格调果然与众不同。别的不讲,其中单是征引中外历史、文学典籍、故实等,就不下一二百处之多,而且大多用得贴切自然,生动警辟。作者渊博的学识使得这部描写解放前知识分子的生活、职业和爱情问题的小说,处处透露着关于人生哲学的光辉,具有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例如,小说的题名《围城》,就意味深长。据小说里的人物说,英国哲学家罗素引过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好象金漆的鸟笼,笼外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我们只要读下去就会知道,这个在一定条件下揭示了命运之谜的譬喻,说的远不限于结婚一事;作者笔下那一干留学生、报馆编辑和大学教师等等,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的那个黑暗社会里,由于生活的煎熬,人事的倾轧,又哪里不象“围城”说的这种情况呢?原来,作者正是通过看似寻常的知识分子的生活、职业和爱情题材,把一定时期的极为典型的社会现象鞭辟入里地揭示出来了,这也说明,作家的知识水平,对于理解和开掘题材,是多么重要。《文心雕龙》里《体性》篇说:“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是一点也不假的。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情况。这篇由于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而被誉为“反封建的宣言书”的小说,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1918年8月20日,鲁迅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这样说:“……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这里是历史知识启发了作家的例子。《狂人日记》取材那样新颖,写得那样别致,不用说是和作者深湛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眼光分不开的。这再次说明,知识作为一种思想资料,不仅可以作为创作的触媒,而且可以直接进入创作过程之中的。一个作家成就的高下,永远是和他的知识水平成正比的。我觉得,新时期的作家们,尤其是青年作家们,应该努力学习前辈的这一经验,迅速取得知识的武装。


查看完整版本: [-- 《围城》及其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